网络安全 频道

面对流氓软件 网民齐举“红牌”

    【IT168 专稿】不久前,一场由奇虎和雅虎“导演”的口水大战,已经把“流氓软件”的话题推向风口浪尖,而将这个话题推向最高峰的主角是民间组织掀起的“反流氓软件联盟诉中搜”一案。先不看案件的胜败与否,单讲80%的网民曾经遭遇过流氓软件“非礼”一说,这个数值完全可以先相信,至少我身边的网友100%遇到过这种骚扰。正是由于受到“流氓” 侵权的受众如此之多,才导致从论坛到博客、从网民到专家纷纷对这些恶意插件举起“红牌”。

    “红牌”意味着什么?
    一般来讲我们经常看运动会的比赛,比如看些球赛,黄牌和红牌是不一样的:黄牌就意味着他在某一个点出现小问题,它可以继续比赛。但是,亮红牌就要退场!除了之前对色情网站全面亮过红牌之外,我们还很少看到过这样的局面。这里面终究有什么原因呢?

    大多数人对于传统媒体中过多的广告播放深恶痛绝,尤其是在欣赏电视剧或者电影的精彩环节时,被无端插入的广告打乱心情。总体而言,大家对传统媒体的广告虽然表示厌恶,但还是可以接受的。这是因为广告的受众是有选择的,愿意看则看,不愿意可以“换台”吗。而流氓软件打破了这个大家都在遵守的约定,它们的滥用技术行为给广大网民带来了各种无法抵抗的烦恼以及不安全感,同时也埋下诸多社会隐患。

    有人曾举过一个例子,现在也被很多媒体广泛利用,流氓软件可以算是有组织的“黑社会”。它们以商业利益为驱动,一方面伤害计算机用户的权益,另一方面用虚假的点击率诱导投资者,有组织的去破坏业内的约定,去触及法律的墙角。从本质上讲,流氓软件之所以招人痛恨,核心因素是其借技术优势,强迫使用者接受“服务”,其实质是一种强迫交易行为,而且这种强迫交易行为置“接受服务者”于无从退步的境地。

    我们应该看到裁判很少掏红牌,在之前已经给过流氓软件一张黄牌了,他没有珍惜,这才有了全民反流氓软件的壮举。2005年网络行业协会公布了10款流氓软件名单,并敦促相关公司进行整改。而仅一个月之后这份通过200万网民举报的基础上确定的信息,就迫于强大的现实压力被网络行业协会宣布收回—因为名单上的软件厂商,大多已在中国互联网拥有相当的势力和背景。而个别厂商发言人表示,网络协会没有经过技术处理就做出评判是错误的,甚至扬言要采取法律措施。这意味着,超过200万的用户数据被践踏了,而很多网民也是从这天开始在网上大骂“流氓”,直至今日。

    “病毒定论”是否属实?
    从一个IT专业人员的角度上去谈流氓软件,它可以算是:“间谍软件(Spyware)、恶意共享软件(Malicious Shareware)、恶意广告软件(Adware)等的结合体,处在合法商业软件和电脑病毒之间的灰色地带。但从普通网民的角度去看待它,我们就认为它是病毒,不折不扣的“黑色软件”,说这番话的依据有四点:

    论据一:系统安家,直至重装
    对于一个系统管理员、或者一个Windows系统的爱好者来说,一个小小的“流氓软件”完全可以卸载掉。至少我的服务器系统由于不允许通过IE游览器上网,不允许安装非服务性软件。面对流行的流氓软件,我的服务器似乎有了天然的免疫能力。但普通的非专业用户,他们面对着满天的“弹出窗口”,只能有胆战心惊的份。

    单位的同事告诉我:“我曾经努力删除过这些‘流氓’,但转眼间就在程序的列表中又发现了他们的踪迹。注册表对我来讲如同天书一样,我实在忍受不了了,你帮我吧系统重装了吧,谢谢!”这一段话说得实实在在,当普通用户无法忍受的时候,管理员最快的解决办法就是利用克隆软件重装系统。这个流程和病毒感染后的流程有区别吗?删除了又装上的特点和“自我复制”的病毒行为也相当的吻合,单单这一点而言,很多网管员早已经将他们排为病毒行列了。

    论据二:强行捆绑,和木马同质
    安装或者使用数不清的免费搜索工具、下载软件、播放器时,可谓是流氓软件“天天见”,捆绑共享软件成为了流氓的最爱。这些共享软件的捆绑行为,作为一种能在电脑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在用户的电脑上安装“后门程序”的软件,理论上讲应该划分到木马类病毒。另外和间谍软件也无本质上的区别,它们同样会利用“后门程序”捕获用户的隐私数据和重要信息,将这些信息将被发送给互联网另一端的操纵者(插件的制作者)。甚至于这些“后门程序”一旦被黑客利用,那么互联网就有可能成为了 “僵尸网络”。由于流氓软件在用户系统中存在数量之多,我们也可以将它列为目前网络安全的重要隐患之一。

    论据三:占用系统资源,等于网络蠕虫
    根据《江民发表反流氓软件二次宣言——揭流氓软件十宗罪》第六条“不停地在后台读写键值,删除后反复重新生成,注入线程、进程保护自身不被删除,隐藏自身的行踪,不停地通过网络与外界进行数据交换,大量占用CPU资源以及网络带宽,严重的导致系统死机。”

    有相当多的用户曾是网络蠕虫病毒的受害者。对系统主机而言,郁闷的是用户;对网络而言,郁闷的是管理员。贵如黄金的可用网络带宽,容不下流氓软件的安身之地。就像对待“冲击波病毒”的态度一样,所有的人对流氓软件都是横眉冷对。

    论据四:卸载工具,等于专杀工具
    只有对待恶性病毒爆发,防毒厂商才会推出专杀工具。而针对流氓软件的专业卸载工具,就像某些病毒专杀工具一样多。这一点就不用我们再评论了,对待小偷小摸的我们还会给他机会,对待罪大恶疾的人才会向今天一样,出现了“红色通缉令”。

    “红牌”过后的看法
    “中国反流氓软件联盟”可谓是这段时间网络上最独特的一个搜索关键字了。从起诉“中搜案”开始,反流氓软件联盟声称要把中搜、雅虎中国、很棒和易趣等100多个我们熟知的网站送上了被告席。不过从实际的诉讼频率来看,似乎已经打破“一周一个被告”的计划了。但从很多网站的调查数据中显示,有一定数量的网民不是十分在意此次诉讼,关键是有热闹可看,可以肆无忌惮的去骂骂流氓软件。毕竟骂人也是一种发泄压抑情绪的方法。如果你怀着一份博爱去关注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我建议你先看看中国垃圾邮件立法过程。“举证难”成为立法以来一直难以实施突破的关口。相对而言,流氓软件的举证容易了许多。

    有人说胜诉后所有网民都可得到赔偿,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到有些毛骨悚然的感觉。虽然有专业人士提示我们当前有很多流氓软件都涉嫌违法。但就“刑法上第268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的起诉说法,我看只能算是一种炒作的噱头了。而如果按照“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的破坏程序、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正常使用的,后果严重……”条款起诉的话,这些涉及到互联网网站将面对中国上亿用户的赔偿。所以,如果能够按照这些条款胜诉的话,中国的dot com时代也要第二次颠覆了。

    谈到这里,有人会问:“你既然如此悲观,为什么还有这么多民间组织义愤填膺的与厂商对持公堂?”其实,参与“反流氓”阵营的道理很简单,大家只想坐在电脑前,喝着的咖啡,欣赏着你的Blog,听着音响里传来的爱尔兰风笛,别让“它”突然弹出来,打破这份平静的思绪和难以释怀的意境。我相信,这场“网民和流氓的战争”最后得到的不是什么赔偿,而是一个宁静的清晨。网民需要网络环境是需要法规条款保障的,这场反流氓软件运动经过两个多月舆论关注之后,终于引起官方关注。日前,信产部公开表示有可能要介入流氓软件之争,判定标准即将出台,这才是我们翘首期盼的东西。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