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 频道

网上银行安全吗?

7月6日,本报A9版报道了雨花区法院开庭审理我国首例利用木马病毒盗窃网络银行资金案。检察机关指控,被告人在2003年12月至2004年2月初,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利用植入的黑木马病毒窃取受害人刘某、黄某、陈某等人的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的账户及密码,先后从中支取2万余元,还将5万余元转入邮政储蓄所刘某、赵某的账户。今年3月1日,两人通过同样手段窃取了1万元,在网上购物中心定购了两台台式电脑,次日,曾、李二人被招商银行保卫人员抓获。
报道刊出后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关注,希望得到有关反病毒专家的帮助。昨日,记者采访了率先截获“网银大盗”病毒的我国权威反病毒厂商江民科技的反病毒专家。专家认为,这是又一起典型的“网银大盗”病毒窃取网上银行资金案。

病毒触痛网上银行安全神经

今年5月26日,南京警方破获一起利用木马病毒窃取网上银行用户账号密码案。警方查实,到案发时该团伙已利用“网银大盗”病毒成功窃取资金4.8万元。
6月3日,江民反病毒小组再次截获“网银大盗Ⅱ”病毒,其目标是想窃取有着国外金融业务的企事业单位的巨额网上资金。而近日在国际国内安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的微软IE漏洞事件,也是因为木马病毒利用此漏洞窃取服务器上信用卡号引起的。
一起起活生生的事例引发了一场对网上银行安全机制的重新思考,网上银行还安全吗?谁来为用户的网上银行安全负责?

安全没有百分之百

“网盗”事件发生后,记者采访了某银行界人士。他认为,网上银行系统已足够安全了,只要用户按照正常的操作流程,下载数字证书,银行账号是不可能被窃取的。
然而当记者问有人账号已被病毒偷走,并且资金已经被盗的事实时,银行人士则普遍认为,这些事实发生在用户客户端上,与网上银行的系统安全性没有关系。用户如果没有下载数字证书,不可能成功登陆网上银行。

反病毒专家告诉记者,事实上,“网盗”偷取账号密码并不因为用户是否下载数字证书。在登陆正常页面时,病毒会将正常页面在你毫无觉察的情况下跳转到非安全页面,从而发送你的账号密码,而网银大盗2则更加诡密,它自动记录下用户在登陆网上银行时的每一次击键,以提交动态网页的方式发送给病毒作者。

针对“网盗”病毒,安全专家们认为,理论上讲,网上银行安全是可以保证的,网上银行一般从两方面来保证网上交易安全:首先在保护内网上银行服务器系统上设立三重防线,设立防火墙,隔离相关网络;其次是采用高安全级的Web应用服务器;再次是实施24小时实时安全监控,漏洞扫描和入侵检测。对于终端用户,则采用数字证书明确用户身份,采用微软的安全控件保证网上通信的安全,登录并通过身份认证后,用户和服务方之间在网络上传输的所有数据全部用会话密钥加密,直到用户退出系统为止。而且每次会话所使用的加密密钥都是随机产生的。这样,攻击者就不可能从网络上的数据流中得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然而,再严密的防范措施,也有存在漏洞的地方,网银大盗及网银大盗Ⅱ绕开以上重重防范,仍然可以成功窃取账号密码。虽然仅凭账号密码,没有数字证书似乎无法从网上银行转账,然而,并非所有的网上银行支付系统都有数字证书,再者,近年来许多信用卡制假者,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只要获取你的账号和密码,就可以伪造出信用卡,可以在任一联网取款机上提取现金。

保护网上资金安全要靠自己

网上银行发展了数年,安全防范技术也越来越健全。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网上银行系统纵然是铜墙铁壁,网上资金失窃现象却有增无减。
事实上,任何人做出来的计算机系统,都不可能保证100%的安全,微软数千名工程师研发的操作系统,理论上应该很安全,事实上却漏洞百出,成为病毒的传染源。同理,作为“软件”存在的网上银行系统,也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事实上,国际上认为非常先进的64位数字密码认证技术,也被证实可以被攻破。

反病毒专家王江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提高安全意识,自己保护自己。除了不要在公共场合使用网上银行系统外,最好能安装一套带有隐私信息保护的杀毒软件,并经常升级病毒库,随时关注反病毒专业网站最新病毒消息。最好能定期更改密码,打好操作系统的各种补丁程序。为防范“网银大盗”此类程序入侵计算机,千万不要浏览一些不安全网站,随意打开不明链接或邮件附件。
而法律界人士认为,防范网上银行犯罪,应提升到与打击现实银行犯罪同等高度,完善相关法律条文,加大打击和惩罚力度,使计算机病毒制造和传播者望而生畏,从法律上遏制此类犯罪现象的发生。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