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有一个软件可以被载入十年前的历史,那它只能是Windows 95;
如果只有一项[URL=http://www.heibai.net]技术[/URL]可以被载入十年前的历史,那它只能是Java;
如果只有一位人物可以被载入十年前的历史,那他只能是谭浩强;
如果只有一家公司可以被载入十年前的历史,那它只能是瀛海威。
1995年,微软用Windows
95统治了我们的PC,直到今天这种统治的局面仍然在延续。1995年,Java的悄然诞生,让人们没有想到它会在日后的十年里创造出百亿美元的市场,而赢家并非只是Sun。1995年,谭浩强编写的《BASIC语言》发行达到1000万册,这个数字让中国人为之震惊。可见,十年前我们对IT知识渴求的程度近乎到了痴迷的程度。1995年,瀛海威希望让互联网成为一个国人家喻户晓的名字,但没曾想到,他最终成为中国互联网普及的第一个殉道者。
十年前,IT产业进入到了一个分水岭,所有的IT
从业者都在那个时候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有人成为彻底的失败者--AST电脑成为历史过客;有人则遭遇有生以来的重大挫折--IBM在OS/2
Warp、PowerPC上双双受挫;有人则在做着最绚丽的梦想--Oracle提出的NC([URL=http://www.heibai.net]网络[/URL]计算机)成为追捧的对象。历史在1995年,最终选择了微软、英特尔成为那个时代的赢家。
也正是在十年前,IT产业正在为自己酝酿着一个巨大的泡沫--[URL=http://www.heibai.net]网络[/URL]经济。Nasdaq指数在1995年冲破1000点大关的时候,人们已经开始预料到.Com将会改变整个社会。然而IT这次脱离[URL=http://www.heibai.net]技术[/URL]本质,强行去充当一个新经济代言人的转变,遭受到彻底的失败。也正是因为这次失败,才使得2000年之后,IT市场一蹶不振。
IT巨富们十年的争夺,直到今天仍然未有一个了断,IBM、Intel、微软、Oracle、Sun之间的利益纠缠充斥在这十年里面。对于中国的IT参与者来说,十年前正是他们上路的开始,曙光公司的成立、方正集团进军PC,等事件说明,1995年中国的IT企业正从一个旁观者向一个参与者的身份进行转变。有些人坚持了十年,最终有所收获,也有些人则中途跌倒,从此难以振作。
IT巨富们 十年情怨
1995年,对于IT产业来说是一个从多极世界向单一世界转变的分水岭。IBM为了摆脱微软、英特尔对自己的束缚,在这一年做出最后一次努力。包括Novell、摩托罗拉、苹果在内,他们均成为这场争斗的输家。如果让我们对1995年,只用一件事情作为标记的话,恐怕没有人会对Windows
95的入选产生多少质疑。
IT对于每一个参与者都是公平的,他给了惠普、IBM、Novell、Sun等IT巨富们反击的机会,他们选择了不同的策略来应对那个时代的到来。由于十年前一次无心插柳式的发明,注定了Sun可以借助Java,直到今天还能够与"老冤家"讨价还价。也正是十年前,由于"Intel
P7"(现在的Intel Itanium)蓝图暴露,使得今天的惠普,在高端[URL=http://www.heibai.net]服务[/URL]器市场颇受桎梏。
尽管IT是公平的,但历史在过去的十年里,历史却选择了微软、Intel。历史同样在1995年,为Intel、微软的对手们提供了翻盘的机会。回望过去,那些机会对于Intel和微软的对手们来讲,可谓是千载难逢,但最终Intel和微软还是逃过一劫。
与国外IT巨富之间的争斗相比,1995年国内的IT参与者们则喜忧参半。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的成立、方正集团正式宣布进军PC市场,让国产IT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与此形成鲜明对照,中国软件业自此开始了艰难的跋涉。由于Windows
95中文版的出现,凭借汉化界面、办公制表的中文软件,至此走到了尽头。UCDOS、CCDOS、中文之星等软件,永远被定格在那个年代。
求伯君和他的WPS成为那个时代里面,中国软件的幸存者。与这些办公类软件相比,更为悲壮的是,自计算机诞生之初,中国人就埋下一个创建自己操作系统的梦想。也正是在1995年,国人似乎感觉到这个梦想已经接近成为现实。"国产系统软件平台COSA"鉴定的通过,让人们对国产操作系统再一次充满了希望,然而十年过后,这一切又归于平淡。
正如整个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着一场痛苦的转型,那些在计划体制下设定的一些IT梦想,最终的命运都很凄凉。然而如果仅仅用一个人作为1995年中国IT产业的标记,那最好的备选人物只能落在谭浩强身上。这位老者以出版1000万册《BASIC语言》的纪录,让他不但被国人所铭记,也让世界同行所刮目。
1000万册《BASIC语言》意味着很多东西,对于一个信息壁垒,而又充满求知欲的中国IT界来说,读书几乎成为获取知识的第一次、唯一的途径。然而就是在1995年,互联网正是开启了商业之路,与美国人相比,中国人对于互联望的冲动更为强烈。1995年5月成立的瀛海威,那句"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的口号,不知道被多少人铭记在心。
互联网泡沫所带来的虚幻,同样迷倒了中国人。到底有多少人成为互联网泡沫时代的过客,估计没有人能够记得清楚。幸运的是,经历了10年的涅磐,2005年盛大、[URL=http://www.heibai.net]百度[/URL]的上市,中国的互联网再次将世界的目光引到了她的身上。
十年前的IT纷争,似乎早已为今天的IT产业埋下了胜负的伏笔。而今天的IT市场是否在为下一个十年种下输赢的种子?以Linux为代表的开源软件,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软件商业模式;以Blog(博客)为代表的Wiki、Podcast[URL=http://www.heibai.net]技术[/URL],让互联网由商业门户转向个人门户;AMD与英特尔的争斗、Apple正式转投英特尔X86,愈加暗示X86架构将成为整个IT产业的硬件基础平台。
2005年,那场十年前就埋下恩怨的IT巨富们再次聚首,他们这十年的得与失能够在此刻做一个了断?未来的十年,是再次走向一个多样的世界,还是要再面对一个"垄断"更为严重的IT世界?
十年前,IBM想借助OS/2、PowerPC重新统治个人电脑市场,十年后他则彻底退出了这个市场。
决斗1995 IT就此改变走向
十年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自己可以做PC。尚未被拆分的AT&T、摩托罗拉都在那个年代一窝蜂的进入PC市场。10年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自己可以成为PC的王者。AST在中国的绝对领导地位轰然倒塌,康柏当时的风光以及日后的没落,并未让那些后来者冷静下来。有谁能预料到,当初那个还在依靠四达公司做代理的戴尔,会成为今天全球PC的领军人物。
10年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自己可以做操作系统。IBM早在1991年便开始策划OS/2操作系统,但1995年他却遭遇了灭顶之灾。十年后,IBM在2005年正式宣布停止对OS/2提供支持[URL=http://www.heibai.net]服务[/URL]。
10年前,几乎所有IT厂商都认为自己可以做处理器。TI的486处理器、NeXGEN、Cyrix,乃至IBM、Apple和摩托罗拉的PowerPC,但有谁想到,最终的胜者还是Intel。
10年前,几乎所有的IT厂商都认为自己可以做办公软件。Lotus的SmartOffice、Novell的WordPerfect、金山的WPS,但他们之中只有WPS成为幸免于难者。
梦断1995
十年前,一些人有很多梦想,但就是在1995年之后,他们的梦想已成为过眼烟云。IBM是那个时代的主角,但这个主角在1995年所演绎的并非是一个成功者的角色。历史给了她太多的机会,但最终他却辜负了那个年代。
英特尔在1995年,经历了公司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也是它唯一次公关危机。1994年10月30日, Lynchburg大学教授Thomas
Nicely披露奔腾处理器在浮点计算单元存在瑕疵。此消息一经披露,英特尔便陷入到前所未有的舆论攻击之中。同年年底,英特尔迫于用户和合作伙伴的压力,在1994年12月开始无偿更换奔腾处理器。同时公司也对市场一再宣称1995年出品的奔腾处理器已经弥补了在浮点计算上面的错误。
正因为奔腾处理器的这个闪失,直到1995年第一个季度后期,市面上各家PC厂商才陆陆续续推出基于奔腾处理器的台式电脑。与此同时,英特尔在1995年正式与AMD了断了他们之间一次重大的法律纠纷。1995年1月6日,AMD与英特尔以和解的方式解决了他们的所有纷争:"对1995年1月6日以前进行的活动不再诉诸于法律"。AMD对Intel的"386""486"拥有永久使用权;AMD对Intel
Pentium之后各代MPU(微处理器)的微代码不拥有使用权;AMD向Intel支付4000万美元的和解金。
由此可见,十年前,英特尔在CPU市场上的遭遇颇为坎坷。一方面为了阻击对手,毅然放弃了长久已经在用户脑海里形成的X86系列,同时奔腾处理器的信任危机是否充分被市场化解还是一个疑问。此时的IBM,正在同他的合作伙伴苹果、摩托罗拉积极开展PowerPC的市场推广。
借助苹果电脑,PowerPC当时的行为大有"绝地反攻"的味道。IBM此时也准备在同年7月推出他的第一台PowerPC架构的个人台式电脑。但令IBM、苹果和摩托罗拉没有想到的是,不但是市场的反应极为冷淡,就连IBM自己研发的PwoerPC台式计算机,也一再延期推出。今天回想IBM、苹果和摩托罗拉的结盟,给人们留下了很多思考。
经历了十年,苹果于2005年6月6日正式宣布转投英特尔X86架构,至此标志着由IBM、苹果与摩托罗拉所创建的PowerPC正式寿终正寝。
同为1995年主角的微软,与英特尔、IBM相比他可谓是最为风光的一个。尽管IBM抢先在1994年10月发布了OS/2
Warp操作系统,并且IBM官员一再宣称截止到1995年第一个季度,OS/2
Warp已经销售近700万套,但这些数字和努力在历史的眼中看起来是那么苍白无力。当十年前8月24日,微软在其成立二十周年之际,推出了Windows
95。微软帝国由此诞生,不知道多少知名或是不知名的PC操作系统成为那个时代的过客。
面对Windows
95不到3个月销售2000万套的纪录,IBM最终选择了放弃。1995年10月,IBM正式对外宣布,他将在自己的台式电脑和个人笔记本电脑上预装Windows
95。这对于IBM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挫折。那些听信"购买IBM永远不会犯错"的用户,由于采用了OS/2系统,而被彻底证明这一次的选择是错误的。
从此IBM蓝色巨人,在国人心中走下了神坛。"他(IBM)也会犯错,但带来的损失对他和他的用户来说是巨大的。"一位IT专家说道。但令人感到不解的是,IBM并未冷静的看待自己的能力。在十年前,IBM依然认为自己只要对哪个市场感兴趣,就一定会在那里取得成功。最为明显的例证就是在1995年第四季度,IBM成立了针对消费类市场的事业部,该事业部主管上任不到一年,便选择了离开。
现任微软CEO的鲍尔默用"骑象",来形容那段OS/2与Windows
95争夺的日子。在桌面操作系统的争夺上,微软成为获胜者。幸好,1995年还有一些事情值得IBM来回味,6月5日IBM动用35亿美元收购了Lotus。此时的Lotus已亏损达1750万美元,而IBM则盈利12.9亿美元。
IBM在1995年的一言一行,对那个时代的IT从业人员产生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由此,真的要感谢那位刚刚上任不到一年的IBM
CEO郭士纳。他做出了IBM历史上第一次收购软件公司的决定,他为OS/2 Warp做出了最后的努力,并让IBM品尝了一次记忆深刻的失败
垄断 那个时代的梦想
垄断是1995年所有IT从业人员的梦想。它不仅仅折射在微软的身上,在[URL=http://www.heibai.net]网络[/URL]操作系统、[URL=http://www.heibai.net]网络[/URL]产品等各个领域,IT厂商都在期盼自己能够独占这个新兴的市场。推出PowerPC、OS/2
Warp产品,IBM从未把自己装扮成"用户的另一个选择。"他无法屈身去面对一个扮演陪衬者的角色。
垄断梦想的根源应归咎于PC的兴起。PC这个IT产业中,第一次依靠标准配件来进行组装的商品,几乎可以让所有人都能够品尝一把成功的快乐。有些人对这个快乐顶多是兴奋一阵子,而另一些人则开始打起了其他的念头。
自1995年开始,PC、PC[URL=http://www.heibai.net]服务[/URL]器市场的领军者永远处在疲劳应战的处境之中。曾经风靡中国的AST电脑,在1995年里轰然倒塌。9月AST报出公司1996年第一财季,亏损达到4000万美元。而此后AST又宣布1995年全年亏损9930万美元。尽管三星以一个救世主的身份注资AST,但仍然没有挽回他的颓势。当时PC市场中,最为风光的人物要算是康柏。Compaq在那年的第二季度宣布,他凭借销售12.8万台电脑,市场份额达10%的成绩,击败AST成为亚太地区第一名。
在人们的一片欢呼声中,康柏在1998年1月26日并购了曾经在小型机市场上风光无限的DEC公司。可是谁又曾想到四年之后,由于受到Dell的压力,使得康柏不得不选择与惠普进行合并的道路。这次被业界称为"惊天并购"的事件,最终并没有让人得到1+1大于2的效果。
如今,能够深谙PC之道的光环已经落在戴尔的头上,但回顾自1995年以来的这十年PC历程,人们只能说那些曾经或是正在风光的PC厂商,只不过是历史的青睐者。他们或是被历史所选择,或是被历史所抛弃。
[URL=http://www.heibai.net]网络[/URL] 让他们命运从此改写
但凡了解[URL=http://www.heibai.net]网络[/URL]历史的人,Novell永远是他们挥之不去的一个名字。尤其是对于中国那些从事计算机的人来说,Novell
Netware曾经是他们大学课程里的一门必修课。1995年,让Novell第一次品尝从垄断者地位跌落下来的苦涩。
也许是历史在戏弄Novell,在1995年初,一切的迹象表明,Novell仍然还是局域网领域的王者,但就像AST的失败那样,这个[URL=http://www.heibai.net]网络[/URL]巨人已经感觉到大厦将倾的前兆了。1995年3月1日,来自荷兰Honten的Jan
Schipper成为第5万个Novell授权工程师。此时的Novell全球拥有4000万注册用户,250万台[URL=http://www.heibai.net]服务[/URL]器在使用Novell软件。1月12日,Novell在中国发布了Netware
4.1中文版,同年11月1日,他在中国知名次召开了他的Brainshare Novell用户大会。
独霸局域网操作系统,以及Novell在1994年收购Wordperfect(文字处理软件)、Quattro
Pro(表格处理软件),让人们可以预见Novell希望将自己的"垄断"由局域网向桌面延伸。梦想终究是梦想,最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面,Novell的垄断地位伴随互联网、微软Windows
NT的日趋成长,而迅速土崩瓦解。
1996年,Novell便出售了他收购不到两年的Wordperfect和Quattro
Pro。经过10年的历练,Novell今天又再一次站到当初兵败的地方,只不过今天的Novell已经彻底改变了自己的角色,希望借助Linux能重新圆自己10年前几乎要实现的梦想。
在这10年中,Novell也曾做出过反攻的举措。1997年就任公司CEO的Eric Schmidt(现Google公司CEO),力图借助Java[URL=http://www.heibai.net]技术[/URL]以及NDS(Novell目录系统)[URL=http://www.heibai.net]技术[/URL],让Netware走出市场低迷的阴霾。从结果上看,Eric
Schmidt的这次努力并没有挽救Novell的颓势。
相对Novell的没落,一颗新星正在[URL=http://www.heibai.net]网络[/URL]设备领域冉冉升起。3Com在1995年8月25日,动用7亿7500万美元收购Chipcom公司,并于同年10月13日完成全部整合。当时的Chipcom公司在ATM[URL=http://www.heibai.net]网络[/URL]领域里面可以说是一支独秀。1995年Chipcom公司第一财季收入比1994年同期增长66%。3Com对Chipcom的并购,奠定了未来[URL=http://www.heibai.net]网络[/URL]市场上两强争斗的格局。
只不过3Com似乎与Novell在犯同样的一个错误,他曾经偏离了自己的轨道。两年后,3Com由于收购USR,意外获得了Palm
PDA产品。就连3Com也不曾想到,Palm产品竟然成为日后PDA市场的主导产品,直到2000年,3Com
为了明确公司主线最终还是将Palm从自己的公司之中拆分出去。现在看来,3Com的声音已经日趋减弱,在中国取而代之的是华为3Com公司。
十年虚幻
在互联网的泡沫还没让我们迷失方向的时候,IT产业早已出现了许多幻想。即便是Windows
95,这个被各个媒体评为1995年最有价值的软件产品,它十年前的承诺到今天也没有彻底实现。
不知道人们是否还对"即插即用 Plug & Play"有印象。当初这个功能被称为Windows
95一个值得关注的亮点,但直到今天,人们才意识到"即插即用"顶多算是一次成功的营销行为。但在那个时候,无论是微软还是Windows
95的用户对于它的效能,则深信不疑。
尽管出现过彻夜排队购买Windows 95的场面,但对于那些IT[URL=http://www.heibai.net]技术[/URL]人员来说这套系统在[URL=http://www.heibai.net]技术[/URL]上顶多算是16位与32位软件的混合体。虽然Intel早在1986年8月,便推出了32位体系处理器80386,但直到Windows
95出现,真正32位个人操作系统才受到人们的关注。
十年前给整个IT产业带来最大"憧憬"的并非是Windows 95,而是一个名为"Network Computer"([URL=http://www.heibai.net]网络[/URL]计算机)的产物。1995年11月,Oracle
CEO Larry Ellison在IDC举办的会议上,针对互联网的兴起,提出了"[URL=http://www.heibai.net]网络[/URL]计算机"的概念。NC的出现,让整个IT界的眼前为之一亮。
1000美元以下的PC,在十年前还是一个天方夜谭,而NC的支持者们正是利用了这一点,而对人们许诺NC将会是一个物美价廉的产品。历经十年,真正秉承NC衣钵的只有Sun,只不过目前他的产品也正在向JDS(Java
Desktop System Java桌面系统)转变。
1995年,犹如一个分水岭,它阻断了某些IT巨人前进的步伐,它同时塑造了一批新的IT巨人。1995年,又好像一个被刚刚掀开的潘多拉盒子。在此后的5、6年里,一场前所未有的泡沫——互联网泡沫,让IT产业刻骨铭心。
那个Windows
95之中的"开始"按钮,今天不仅仅被Windows系统所延续,人们在Linux、Solaris的系统中,同样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Oracle提出了很成功的理念,比如跨平台整合[URL=http://www.heibai.net]数据[/URL]还有今天的[URL=http://www.heibai.net]数据[/URL]网格,然而十年前他所提出的NC([URL=http://www.heibai.net]网络[/URL]PC)却并不那么成功。
IBM OS/2 Warp 1994年风光出场,却在1995年黯然谢幕。
1995 [URL=http://www.heibai.net]网络[/URL]泡沫的前夜
如果1995年,中国的互联网历史只有一家公司可以被纪录,瀛海威应该是毋庸置疑的首选。1995年5月成立的瀛海威,采用了一种近乎是开展扫盲班式的市场推广活动。不知道,有多少人还对那个竖立在北京紫竹院对面的广告牌有印象。上面书写的"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的口号,告诉人们中国互联网的普及时代已经到来。
此时的美国,互联网正处在青春期的骚动之中。3月2日,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可以借助互联网与远在太空的宇航员,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进行沟通。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借助互联网,回复网民的电子邮件。此项[URL=http://www.heibai.net]服务[/URL]在最初的5天里面,共有49个国家和地区,3万台电脑,50多万人次访问NASA(美国国家航空太空总署)网站。经NASA工作人员挑选,由远在太空的航天员对网民的电子邮件进行回复。
在互联网诞生之前,IT[URL=http://www.heibai.net]技术[/URL]还仅仅是一个高不可攀的领域,但自1995年之后,互联网应用开始向人们生活必需品的路上走去。当7月17日,Nasdaq股票交易所指数第一次突破1000点的时候,预示着电子商务、互联网经济的泡沫开始到来。
IT原本就是一个[URL=http://www.heibai.net]技术[/URL]名词,但是在互联网到来的时候他却被披上了一件新型商业模式的外衣。十年前的今天,整个IT产业正在为那场.Com的盛装晚会所忙碌不堪。
浏览器 互联网走向平民的阶梯
十年前,微软并没有意识到互联网会有今天这样一个局面。1995年7月,微软才正式推出Internet Explorer
1.0,此时的Netscape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的科技新宠。这场对浏览器市场的争斗,持续到1996年才真正定出了胜负。微软凭借[URL=http://www.heibai.net]免费[/URL]、与Windows 95进行捆绑等策略,其IE
3.0的风头开始压过Netscape Navigator 3.0。
微软虽然获得了这场实力并不平等的较量,但也为其日后遭到垄断起诉,埋下了隐忧。当Netscape意识到与微软的争斗,获胜渺茫之际,公司在1998年决定将自己的浏览器软件进行开源,并将代码回馈给Mozilla组织。在沉积多年之后,自2004年开始,Mozilla组织开发的自由软件Firefox,一夜之间再次成为互联网的主角。随着IBM、Sun等公司对于FireFox的不断支持,微软不得不对外宣布,对四年没有进行重大更新的Internet
Explorer 6.0进行升级。
在那些互联网的狂热分子眼中,浏览器可以算是新一代的操作系统。对于浏览器市场的争夺,曾经由于微软的一时获胜而显得平淡下来。只不过,今天微软的对手已经不再是一个以盈利为目标的商业公司。而是受到全球500多个独立组织所支持的社团,尽管Mozilla在今年8月3日,成立了一家同名公司,但该公司的宗旨仍然是为了维持这个非盈利社团的运营。
Java十年常青 IT罕见
是纯属巧合,还是IT界的一个定律,但凡能够被载入历史的IT[URL=http://www.heibai.net]技术[/URL],都在应验那句"无心插柳,柳成阴"的老话。Intel在1971年推出4004
CPU,并非是针对PC市场。那个时代PC还没有出现在字典里。然而Intel 4004,却成了日后Intel X86 CPU的鼻祖。
不晓得,当初Sun在1995年5月23日推出Java[URL=http://www.heibai.net]技术[/URL]的时候,是否也能够预料到,十年后的今天单凭这一项[URL=http://www.heibai.net]技术[/URL],就可以让他在IT产业第一集团中的地位无人动摇。与Intel
4004的误打误撞相似,Java的构建者,也没有设想到它今天在互联网中的作用。在UNIX[URL=http://www.heibai.net]服务[/URL]器市场出现萎缩和下滑的情况下,在Linux系统开始侵蚀Sun
Solaris疆土的时候,Sun回顾左右,似乎只有那个十年前诞生的Java,能够让自己的竞争对手感到不安。
世上恐怕很难再找到一项IT[URL=http://www.heibai.net]技术[/URL],能够像Java那样维系十年,而长盛不衰。也很难找到一项IT[URL=http://www.heibai.net]技术[/URL],像Java那样,不但给他的创造者——Sun带来了大把钞票,同时也为Sun的对手——IBM、微软带来了财富。
更让人感到伤感的是,在十年过后的今天,人们仍然难以找到一项IT[URL=http://www.heibai.net]技术[/URL],能够像Java那样拥有持久的生命力。
1995年诞生的瀛海威,今天虽然已经退出历史的舞台,但它却成为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十年IT 中国从一本书开始
十年前,中国IT界为世界创造了一个纪录,到今天这个纪录也没有被打破,估计永远也不会被打破。1995年5月,谭浩强教授所编著的《BASIC语言》一书发行达到1000万册,完成这个纪录用去了15年的时间。
1000万册的纪录,在今天看来,人们只能感叹当初要想获取IT知识是有多么的困难。1000万册,也从另一个层面,预示着中国IT市场潜力的巨大。在IT知识普及背后,是中国当时IT产业的红火景象。1995年,我国拥有600多家计算机生产厂家,年产150万台。
中国软件 进入沉默期
十年前,红火的中文平台终于走到了他的尽头。 全国约有260万台电脑,安装了国产操作系统平台。在中文Windows
95出现之前,方正集团开发的SPDOS,北京希望公司开发的UCDOS,电子部六所开发的CCDOS,统治着整个国内PC的中文系统。中文之星、四通利方等针对Windows
3.1提供的中文平台,则成为当时人们操作Windows系统的首选软件。
只不过,当这些软件公司走入1995年的时候,他们已经意识到所谓"中文平台",只不过是一个昙花一现的产物。当Windows
95正式发布,UCDOS、UCWin、RichWin以及中文之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被市场所淘汰。
1995年9月26日,"国产系统软件平台COSA"鉴定通过,该系统被媒体称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文操作系统。COSA系统包括了四个部分,他们分别是:
操作系统——COSIX、[URL=http://www.heibai.net]数据[/URL]库软件——Cobase、[URL=http://www.heibai.net]网络[/URL]操作系统——Conet、[URL=http://www.heibai.net]编程[/URL]语言——Colang。COSA共有18家单位300多人参加,历时5年。期间中软负责操作系统开发、北大负责[URL=http://www.heibai.net]数据[/URL]库平台开发、中科院软件所负责[URL=http://www.heibai.net]编程[/URL]语言研发、南京大学负责操作系统开发。
令人遗憾的是,当时人们对COSA的欢呼仅仅成为媒体爆炒的一个事件,此后关于COSA推广和应用,则石沉大海。十年过后,2005年8月在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信息系统项目中,国产[URL=http://www.heibai.net]服务[/URL]器操作系统——银河麒麟(Kylin)成功实现了商用领域的首次应用。
综观中国软件的发展,似乎国人从未放弃对国产操作系统的梦想。但这种梦想经历十年的锤炼,在今天则变得更加理性。
中国PC 步入青春期
十年前的联想远没有今天这么风光。1995年3月22日长城电脑发布了第20万台长城微机"金长城S500系列486VD/66C型"在长城深圳生产厂下线的消息。长城电脑将该台电脑作为礼物送给了当时的"全国金卡工程办公室"。
此时长城距离他发布第一台"长城0520H",已经走过了10年的时间。1995年的长城与联想,在PC市场上,正进行着前所未有的民族品牌争夺战。在长城电脑发布第20万台微机下线的一个月后,联想宣布其第10万台电脑下线出厂。当时看来,联想这个举动并不能说明自己与长城在产量上的优势。但在未来的3年里面,联想确实给中国PC市场带来了不小的震动。
1998年5月初,联想第100万台电脑诞生,自1995年4月开始到1998年5月初,联想以两分钟生产一台电脑的速度在前进。更令联想风光一时的是,在11月1日,Intel在美国发布Pentium
Pro不到一天后,11月2日联想就发布了采用Pentium Pro的台式电脑"奔月"。
1995年12月18日,方正集团正式宣布进入PC制造业。方正早在同年8月,于深圳投建PC生产线,11月供应采用486处理器的Founder PC
FP400和基于奔腾处理器的Founder PC FP 500系列。时任方正集团副总裁兼该公司总经理赵威先生宣布方正PC开展"Founder
PC百家试用行动"。
与PC产业相比,在10年前中国IT产业中,加入了一股新的力量。1995年6月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他由北京曙光计算机公司、深圳投资管理公司、广州白云山企业集团、深圳桑夏计算机人工智能开发公司、中国科招高[URL=http://www.heibai.net]技术[/URL]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五家公司融资7500万元组成。
在此后十年,曙光成为高性能计算领域中一个引起国外竞争对手诸多"关照"的厂商。尽管在高性能后续的发展中,也不乏有联想、浪潮、方正等参与者,但与这些国内对手相比,曙光在[URL=http://www.heibai.net]技术[/URL]、专注等方面还是具备一定实力。
美国政府 先行铺路
与早先进入中国IT市场相比,美国政府对待中国市场的态度在1995年,由谨慎向宽松转变。1995年2月26日,
中美知识产权保护协议签订。10月,美国放宽对计算机[URL=http://www.heibai.net]技术[/URL]的出口限制。 自此,在政策上美国政府为他们的IT公司进入中国市场铺平了道路。
与此同时,一大批美国公司纷纷将他们的中国部门进行升级。期间3Com在对Chipcom收购完成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便于8月4日宣布3Com大中国区总部成立。同年7月,IBM宣布周玮琨担任IBM大中华区总经理。与此同时,微软也将中国办事处变为独资公司,杜家滨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微软中国知名任总裁。
与10年前相比,中国IT市场已经规范了许多。还记得在今年年初联想与HP之间的那场市场争斗吗?在我国台湾一则由HP刊出的"连想
(联想),都不要想"的广告词,被媒体指责是在攻击新联想。此后联想、HP也纷纷表态,从结果上看,联想以一个受害者的身份,受到媒体的"呵护"。
恰巧的是,十年前的联想,其实也曾经刊出过类似的广告语。1995年7月19日,《计算机世界》上就曾刊登出一则"买惠普 找联想 想都不要想"的广告。刊登这则广告的不是HP,而是联想当时的渠道部门。同样的文字,事隔十年,却会引起不同的反响。
冷静下来,其实人们可以看到中国的IT经历了十年,其民族气节并没有降低,反而日趋强烈。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IT学者所编撰的图书可以销售到1000万册,谭浩强做到了,这种事情只会发生在十年前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