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 频道

金山大裁员 收费杀毒软件行业将终结?

  2009年的杀毒软件市场在争吵和谩骂的喧嚣声中走过。2010年2月26日,农历新年伊始,一则未经证实的消息在国内杀毒业界引发一场微震:金山毒霸北京业务部门已经完成员工劝退工作,裁员比例高达30%。事件主角金山安全软件马上矢口否认,首席执行官王欣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只是对员工职位进行调整,淘汰的规模也只有3%-4%,远没有外界所称的30%的裁员数据那么夸张。究竟是公司的内部调整还是其坚持的杀毒软件收费模式已显龙钟之态从而导致公司运营难以为继?外界不得而知。但杀毒软件业“免费”和“收费”两大阵营的激烈碰撞已在所难免,而关于两种运营模式孰是孰非的争论也将持续点亮后网络病毒时代的夜空。联系到之前瑞星和360旷日持久的口水大战,用户不免猜测:杀毒软件市场究竟要走向哪里?杀毒软件是否由此迎来免费时代?消费者是否可以信赖“免费的午餐”?行业格局和新的商业模式是否就此改变?

  免费究竟有没有市场?

  仅举三例。且看下面一组数据:据著名市场咨询公司iResearch统计,2009年10月下旬,高擎“免费”大旗的360安全卫士,市场业绩一路高歌猛进,仅推出两周,其周覆盖人数即达到2680万人,超越卡巴斯基的2300万人升至第四位,直追周覆盖人数2800万人的金山毒霸,成为杀软黑马。同样来自iResearch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月中旬,永久免费的360杀毒市场份额稳步攀升至33.76%,正式发布仅一个季度便跃居行业第一,瑞星的份额则跌至30%以下,其在业内自2001年起建立起来的连续9年业内知名的历史也告终结。无独有偶,国外杀软市场同样是风生水起。微软去年9月份免费发布的杀毒软件MSE(Microsoft Security Essentials),投放市场卓越周下载量就150万次。

  业内人士认为,杀毒软件几乎是互联网基础服务产品中的最后一个收费堡垒,而在免费杀软的冲击下,2010年之初有至少1/3网民用上了永久免费的杀毒软件,免费杀毒以一种不可阻挡之势迅速成长为安全行业的主流力量。某免费杀软厂商说:“网民是互联网商业价值的创造主体,免费杀软的使命就是彻底扭转‘花钱才能买到安全’的历史。”伴随着免费杀软春天的来临,收费阵营的传统地盘受到了空前挤压,即便是收费阵营的鹰派厂商也不免动摇,纷纷做出不同程度的“免费”策略调整,免费试用、捆绑免费、限时免费等各种靠“免费”做推广的方式日渐盛行。

  从技术层面分析,不难发现:杀毒软件同操作系统及其他应用程序软件不同,因为并无使用习惯依赖之虞,从而导致受众粘合度低,产品用户保有量受价格等市场因素影响比较大。掺杂进经济因素,免费杀软大行其道也就不足为怪了。

  面对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收费的主流杀毒软件厂商无一例外地宣称,免费没好货,没有稳定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会让用户电脑暴露在缺乏安全保障的环境之下。而免费厂商则称,用户使用免费产品时,由于没有经济成本的考虑,如果不符合自己的安全要求,就会轻易舍弃,这就使得免费软件厂商更多地在提高技术含量上下工夫,免费的才是最好的。双方各执一词互吐口水,用户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困扰:免费与质次的逻辑等同会不会成立?

  2009年12月3日,国际杀毒软件权威认证机构Virus Bulletin公布最新一期VB100测试报告。国内参加的3家杀毒软件厂商,有两家通过的这次VB100测试,分别为金山毒霸和奇虎360杀毒。永久免费的360杀毒软件首次参评即成功通过,不仅100%查杀世界流行病毒(wildlist),没有出现任何误报,而且在最新病毒的检出率(Rap test)等单项评测中表现出色,由此,360杀毒也成为国内首款一次性通过VB100测试的杀毒软件。

  同样是免费杀软,微软MSE表现亦不俗。国际权威反病毒机构AV-Comparatives2009年11月份公布的测试报告显示,在16款优异杀软中MSE的主动查杀病毒排名为第6位,综合评级为最高的Advanced+(三星) ,同众多知名杀毒软件相比性能毫不逊色。

  “免费”到底是居心叵测的行业搅局行为还是意在引发一场价格革命?是免费阵营的宣传噱头还是“真金不怕火炼“呢?我们注意到,在免费策略冲击下,已经产生了一系列行业集体效应,一些老牌杀软厂商积极跟进,某品牌杀软更是低至原市场定价的二折出售。这只能说明,这一行业的利润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联想到免费倡导者急于占领市场的营销心理,笔者毋宁把“免费”看作是一种“以小搏大”的战略思维,即牺牲眼前短期利益,提升品牌认同度。毕竟消费者不是傻子,免费而没有质量保证,用户同样不会买帐。免费厂商深知只有经得起市场考验和专业机构测试,才能真正站稳脚跟。放眼国外,同样是免费产品的德系Avira、捷克AVAST、美国AVG,因其质量稳定、技术领先,在市场竞争中历久不衰拥趸无数。

  产品免费,企业吃什么?

    也许正是免费才最终造就了腾讯的神话

  相信自从360在业内率先发出免费的声音,这个疑问就一直困扰着广大读者。尽管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一再强调:“只有用免费的方式普及安全软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互联网安全问题……”360安全卫士又大张旗鼓在中央电视台投放广告,花钱请网民来用免费杀毒,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利益最大化是企业永恒的追求,商业的逐利性决定了任何企业都不会在只投入而无产出的项目上,而我们也无须苛求企业来承担保护全民信息安全这种社会道义。

  对用户“免费”,那么企业吃什么?找寻答案并不困难。放眼IT界,搜索引擎龙头Google和国内即时通讯软件霸主腾讯的基础服务都是免费的,而他们通过市场动作,依靠增值服务和广告收入站上了行业巅峰。杀软同样走免费服务实现附加增值盈利的路线,具备了一定数量的用户群后,就可以推出增值服务。按照规模经济的理论,即便一个增值服务只有1%的人愿意付费,也将是很大一笔收入。

  分析包括微软和360在内的厂商的营销心理,敢于让消费者零成本地使用他们的产品,原因无非有二:一是抢占增量市场,扩大基础用户份额。从目前“裸奔”电脑的占比来看,这依然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免费”即是从对杀毒软件认知度低的人群先入为主,提升“免费”理念的含金量;二是提高品牌形象,实现品牌增值。如果上述目的得以实现,潜在用户继续选择增值业务,随着转化率的提高,其盈利的终极目标也就水到渠成。

  在过去的十余年里,传统厂商只是在不断增加杀软的功能,试图把所有问题都在用户桌面上解决,随之而来的是病毒代码特征库的持续扩容。可以预见,即便是永久免费,终有一天,桌面杀毒模式也会因用户升级病毒库的系统开销越来越大而走到穷途末路。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发展,这种模式面临巨大转折,只有把杀毒软件的功能逐步向服务器端转移(“云安全”系统),才能适应未来技术的需求。未来杀毒行业的竞争也将从软件本身功能的比拼,逐渐过渡到以“云安全”技术为代表的后台支持系统。

  “云安全”计划是网络时代信息安全的最新体现,它融合了并行处理、网格计算、未知病毒行为判断等新兴技术和概念,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软件行为的异常监测,获取互联网中木马、恶意程序的最新信息,推送到服务器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再把病毒和木马的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客户端。面对外界对杀毒软件往往滞后于病毒的诟病,“云安全”无疑成为杀毒业界完成自我救赎的一次较好机会。各厂商正把“云安全”当成救世主,希望这一全新的架构能为反病毒行业提供一种由守转攻的解决之道,彻底扭转不利局面。目前,赛门铁克、趋势、卡巴斯基、瑞星、360安全卫士等主流厂商纷纷表示已经推出了基于“云计算”的云安全解决方案。未来几年内, “云安全”将正式接棒传统桌面杀毒模式,成为用户信息安全防护的主力军,而贩卖盒装软件的杀软收费之路也将愈来愈逼仄。

  尽管主流反病毒厂商都在积极布局云计算,但是,这些厂商又不得不面对一个共同的尴尬难题:企业如何在云计算时代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

  传统的反病毒企业一般都是靠售卖许可证实现盈利,但安全软件互联网化之后,如何让用户掏钱?

  互联网环境下,有广告、会员收费、电子商务等盈利模式,反病毒厂商要颠覆此前出售许可证盈利的模式,必须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会员收费模式”将是最理想的选择。“云安全”的公益运作模式惠及了所有互联网网站和网民,在完成初期的市场培育之后,可以吸纳一些对信息安全有较高预期的企业用户成为会员,顺势推出收费服务。有调查显示,高安全诉求群体与付费用户有很高的重合度,持“花钱买平安”观点的用户仍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根据有关调查数据,目前,中国企业网站有百万左右,而在2009年上半年,就有35万个网站被黑客攻击,比往年同期有大幅度增长。很多中小网站由于缺乏专业安全人才进行管理,因此很容易遭到挂马攻击,而网站所有者对此要么毫无所知,要么束手无策。“云安全”的推出,将从根本上解决木马病毒肆虐、挂马网站横行的状况,能帮助这样的网站解决困扰他们的安全问题。如果杀软企业能够认真规划,满足不同用户不同层次的需求,把握住细分市场的先机,同样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结语

  杀毒是个技术创新密集的高科技行业,当用户对网络安全不满意的时候,就会产生对产品的期望。尤其是当网游、视频、SNS等网络应用创新越来越频繁的时刻,杀毒软件应该及时追上网络变革的步伐,才能取得自己应有的地位,在个人用户市场,收费模式走向没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变革、求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在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的防病毒领域,市场细分已经被提到了与技术创新同等重要的高度。只有潜心修炼内功,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做好高端用户这篇文章,才能实现整个行业的再次腾飞,否则就会陷于产品同质化、恶性价格竞争、抢占低级市场的泥潭。而免费牌亦不是市场中的免死金牌,免费杀毒要想实现从抢滩市场到用户认可的华丽转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