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 频道

杀毒软件:提醒虽善意 损害大于利

  今年四月,McAfee发生了错误病毒特征事件,误杀系统文件,造成不少顾客的计算机必须强迫关机。此事件在业界上引起不小的反响。

  许多人开始质疑,这些声称在保护我们的软件,到底是真的保护我们,还是在伤害我们。事实上,除了几乎每台计算机上都会安装的防病毒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浏览器、电子邮件、即时通讯,林林总总我们每天都会用到的各种程序,都已具备各种安全上的功能,提醒我们三思而后行: 要下载、安装、或执行某个程序,我们都会被提醒,这个不明的程序可能有风险,您是不是真的要下载它?真的要安装它?真的要执行它?

  连结到一个安全及别不高的网站,我们也会被提醒,这个网站可能有风险,您是不是真的要进去这个网站?

  有朋友用MSN传来一个网址要你过去看看,MSN也会来提醒,这个网页也许有钓鱼的风险,你是不是真的要连结这个网页?

  我们每天上的各种网站,也要求你使用更强的密码,甚至还会提醒你要定期去更改密码。

  这些所谓的安全保护措施,日日夜夜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们,凡事都会有风险,您是不是真的要做这个? 要不要别做那个。乍看之下,彷佛这些“安全建议”,尽忠职守地避免我们受到安全威胁,这应该是好事吧?!但是,讽刺地是,这些怀着善意给我们的“安全建议”,却未必为人们带来好的结果。

  一篇微软研究使用者行为的指出,许多所谓的“安全建议”,虽然都是出自于善心好意,其引发的后果,就经济的角度而言,未必是好的。这些安全建议对数字世界造成的损失,反而大过于它想避免之安全威胁所遭致的损失。

  外部性 (Externality),又称外部成本,是一个经济学上的名词,意指一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到他人的利益,却没有承担相对应的义务或获得回报。很多坏事都具有负面的外部性,例如噪音、污染。许多用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的犯罪份子,他们的犯罪手段对社会造成的灾害,时常更甚于其获得的不法利益,他们造成有害的外部成本,转嫁由社会来承担。

  在实际生活中,山老鼠盗伐林木,砍下几棵神木或许可以获得几百万的报酬,但是砍伐树木后对于森林与水土保持、生态保护上的灾害,可能不只是数以亿计的金钱,大自然的反扑力量更是难以衡量。

  拿网络上的例子,2008年有份数据指出,一名Spammer,发出了3亿5千万封的垃圾邮件,他所获得的报酬仅仅美金2,731元。但是这3亿5千万封垃圾邮件耗用的网络带宽资源,以及被Spam的人浪费在处理垃圾邮件之时间成本,这些损失恐怕是数十倍于Spammer的所得。

  我们就来算算,这一个Spammer造成的外部成本吧!被浪费掉的网络带宽值多少钱不太容易取得,我们就来算算时间成本:

  假设这3亿5千万封的垃圾邮件,有1%的机率会进入网络用户的收件箱中,就有350万封垃圾邮件的垃圾邮件需要被处理,也许是直接删除,或许是回报系统管理员。假设一封信要花上 2 秒钟来处理,就是700万秒,相当于1944个小时。在美国,最低时薪是7.25美金,以两倍时薪来计算平均时薪,这1944个小时就相当于28188美金,超过这名Spammer犯罪所得之十倍有余!光是一个Spammer,就浪费掉这个世界美金两万五千元的时间成本,更何况其他浪费掉的网络资源,甚至还有更多Spammer浪费掉的时间成本!

  这些例子,都是有害的外部性。有害的外部成本不是由作恶的人来承担,而是转嫁给外部的其他人身上。

  然而讽刺地是,想要保护网络用户免于威胁的“安全建议”,竟然很相似地也有外部成本,转嫁给全世界的网络用户来分担,这庞大的外部成本,甚至大过于受害者的直接损失。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