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 频道

360周鸿祎:免费与微创新填平数字鸿沟

  “城里人捐给农村的电脑大都成了‘毒窝’,变成了摆设!”奇虎360老总周鸿祎曾在一次私下的交流中对笔者痛心地说。周鸿祎认为以前捐到落后地方的电脑一般都不会装杀毒软件,因为原来大部分杀毒软件是需要付费的,而落后地方的人哪儿有闲心和闲钱在一个硬邦邦的物件做投入。“这其实是数字鸿沟形成的真正原因。”老周不无感慨地说。

  “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算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最近网上又把中国宽带费的问题(为韩国124倍)拿出来讨论,有很多网民都嚷嚷着,中国也应该效仿芬兰,把公民的“宽带接入权”写进宪法,全民可以免费上网获取互联网上各类丰富的信息,以此消除数字鸿沟。

  这想法听起来就让人“热血沸腾”,但愿望终归是愿望,中国不是芬兰,我们还得面对现实。印度之前不是也提出过“35美元的平板电脑”吗?一时间还引起热议,但后来细算下成本,投入巨大同时也无任何商业公司及组织愿意来承担这样的成本,结果是白日梦一场。

  笔者认为,无论是芬兰的“宽带立法”,还是印度的“35美元电脑”,都是一种基于硬件层面的以消除“数字鸿沟”为目标的创意概念,其最终目的都是想通过普及现代科技来解决基础教育和贫富差距,这当然都是值得鼓励的。但是,我们往往容易忽略一个问题,数字鸿沟的存在并不仅仅只是在硬件层面,软件层面的数字鸿沟才是核心。硬件可以有很多公益的渠道获得解决,而软件公司的商业化企图及软件操作的难度,都在加剧着鸿沟的形成。

  比如说,山区里的孩子得到了外界捐赠的电脑,可是没受到保护的电脑一连上网后即被恶意软件侵入,篡改首页、无休止的弹广告、盗取QQ密码等等问题接踵而来,想要杀毒吧要交钱,即便购买了软件吧,操作又无比复杂,这些使用上的障碍无形的就让这些初级使用者对电脑的使用敬而远之,直接导致了数字鸿沟的加剧。

  从某方面来说,中国企业就喜欢一些“虚招子、花架子”,喜欢“花小钱露大脸”,所捐电脑性能优劣暂且不论,里面预装的软件就没什么有用的,还往往夹杂着不少广告,这种充满着铜臭的所谓“公益”丝毫不考虑使用者的现实使用需求。这里的原因当然也与中国互联网上的商业环境相关。

  在现在的中国互联网环境中,为了利益,出现了大量的黑色产业链,以盗取用户资料的木马及恶意篡改网页弹出大量广告为主,这些半地下的组织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初级电脑用户的机器,而这一部分的用户当然也包括了那些刚刚获得了硬件渴望在互联网上获得丰富信息的初级用户。

  不用我去鼓吹360有多伟大,事实摆在眼前,现在绝大多数网民的电脑都用上了免费杀毒软件,这就足够了,个人觉得这就和芬兰的免费宽带本质上没什么区别,都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免费的服务”。

  当然,装上杀毒软件只是一个开始,没有病毒木马只能让你的电脑“能用”,如果机器上的互联网软件易用性不足,那么数字鸿沟依然没有被填平。

  周鸿祎前一阵提出了一个“微创新”的概念,我是颇为赞同的,因为我觉得这种创新对于缩小“数字鸿沟”更为实际,相比于喊“10美元的电脑”的口号要有价值的多。

  中国现在有四亿网民,虽然这些网民都同样的在使用着互联网,但他们对互联网的使用程度却千差万别,这还不仅仅只是高端用户与低端用户区别的问题,相反,这更多的是暴露出是互联网上的应用还不够“傻瓜”的问题,也就是应用或者互联网软件的开发者是不是以用户为中心的问题。

  大多数用户对于一款互联网产品的评价,往往就是好用或者不好用,爽或不爽,所以周鸿祎就主张一切从用户需求出发,用“微创新”的思想去一点点完善产品,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能使用户更容易的到达目标,这自然也就缩小了用户在互联网产品使用上的“鸿沟”。

  如此看来,对于缩小数字鸿沟来说,硬件、软件及操作的难易程度都是同等重要的,因为任何一方面出问题,结果都等于零。而在硬件发展遇到瓶颈的时候,软件层面的进步对于缩小数字鸿沟的贡献才更明显,“微创新”的价值也就越大。而那些面向大众的互联网应用如果能胸怀缩小鸿沟的心,真正要做的是先去掉自己身上的那些铜臭味,让互联网上的基础应该都清清爽爽的呈现在用户的面前,真正的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不花费任何金钱,并且简单方便的共享这个时代的信息进步。

  我期待着,一个10岁孩童能像一个博士生那样去应用互联网,我期待着“数字鸿沟”真正被填平的那一天。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