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 频道

安全科普:改变世界的十大计算机病毒

  【IT168 专稿】编者按:电脑病毒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如同幽灵一般,伴随着人类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身形,破坏电脑的正常运行,下面我们就细数一下史上迄今为止破坏程度最为严重的十大病毒:

  大脑(1986)

改变世界的十大计算机病毒(上)

  1986年,第一个电脑病毒C-BRAIN终于诞生了(这似乎不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一般而言,业界都公认这是真正具备完整特征的电脑病毒始祖。这个病毒程序是由一对巴基斯坦兄弟:巴斯特(Basit)和阿姆捷特(Amjad)所写的,他们在当地经营一家贩卖个人电脑的商店,由于当地盗拷软件的风气非常盛行,因此他们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他们的软件被任意盗拷。

  只要有人盗拷他们的软件,C-BRAIN就会发作,将盗拷者的硬盘剩余空间给吃掉。

  这个病毒在当时并没有太大的杀伤力,但后来一些有心人士以C-BRAIN为蓝图,制作出一些变形的病毒。而其他新的病毒创作,也纷纷出笼,不仅有个人创作,甚至出现不少创作集团(如NuKE,Phalcon/Skism,VDV)。各类扫毒、防毒与杀毒软件以及专业公司也纷纷出现。一时间,各种病毒创作与反病毒程序,不断推陈出新,如同百家争鸣。

  圣诞树(1987)

改变世界的十大计算机病毒(上)

  一个设计缺陷,可以成为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但也可变成一个破坏性的武器。圣诞树病毒使计算机系统在圣诞节时显示问候的话语并在屏幕上出现圣诞树的画面,然后把自身副本发送给目标的电子邮件联系人列表中的每个人。由于该蠕虫的运行环境必须在IBM大型机中,所以它并没有超越这些网络进行更广泛的传播,历时6天之后,它终于被清除。

  莫里斯蠕虫(1988)

改变世界的十大计算机病毒(上)

  蠕虫病毒的始作俑者——罗伯特·莫里斯是美国康乃尔大学一年级研究生罗特·莫里斯。这个程序只有99行,利用了Unix系统中的缺点,用Finger命令查联机用户名单,然后破译用户口令,用Mail系统复制、传播本身的源程序,再编译生成代码。最初的网络蠕虫设计目的是当网络空闲时,程序就在计算机间“游荡”而不带来任何损害。当有机器负荷过重时,该程序可以从空闲计算机“借取资源”而达到网络的负载平衡。而莫里斯蠕虫不是“借取资源”,而是“耗尽所有资源”。

  1990年5月5日,纽约地方法庭根据罗伯特·莫里斯设计病毒程序,造成包括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军事基地和主要大学的计算机停止运行的重大事故,判处莫里斯三年缓刑,罚款一万美金,义务为新区服务400小时。莫里斯事件震惊了美国社会乃至整个世界。而比事件影响更大、更深远的是:黑客从此真正变黑,黑客伦理失去约束,黑客传统开始中断,大众对黑客的印象永远不可能回复。而且,计算机病毒从此步入主流。

  梅利莎(1999年)

改变世界的十大计算机病毒(上)

  这个病毒专门针对微软的电子邮件服务器和电子邮件收发软件,它隐藏在一个Word97格式的文件里,以附件的方式通过电子邮件传播,善于侵袭装有Word97或Word2000的计算机。它可以攻击Word97的注册器并修改其预防宏病毒的安全设置,使它感染的文件所具有的宏病毒预警功能丧失作用。

  在发现Melissa病毒后短短的数小时内,该病毒即通过因特网在全球传染数百万台计算机和数万台服务器, 因特网在许多地方瘫痪。1999年3月26日爆发,感染了15%-20%的商业PC,给全球带来了3亿-6亿美元的损失。许多公司不得不关掉自己的互联网网关,以恢复其系统的控制。

  我爱你(2000)

改变世界的十大计算机病毒(上)

  2000年5月3日,“我爱你” 首次在香港被发现。

  蠕虫病毒又称情书或爱虫。它是一个Visual Basic脚本,设计精妙,还有令人难以抗拒的诱饵——爱的诺言。

  “我爱你”蠕虫病毒病毒通过一封标题为“我爱你(ILOVEYOU)”、附件名称为“Love-Letter-For-You.TXT.vbs”的邮件进行传输。和梅利莎类似,病毒也向Microsoft Outlook通讯簿中的联系人发送自身,但它的传播大约比梅利莎快15倍的,它还大肆复制自身覆盖音乐和图片文件。更可气的是,它还会在受到感染的机器上搜索用户的账号和密码,并发送给病毒作者。

  据美国报道,“我爱你”至少使50万台电脑感染,并切断互联网接入的许多大型组织,并引发大量的批评和模仿性感染。

  由于当时菲律宾并无制裁编写病毒程序的法律,“我爱你”病毒的作者因此逃过一劫。

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