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 频道

"后互联网"时代用户隐私不能承受之轻

  【IT168 评论】记得在互联网发展之初,有过这样一句话:你不知道网络对面和你聊天的是一条狗!而在后互联网时代,云计算、大数据、数据挖掘这些新兴的IT技术让你在网络世界如同现实世界一样,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然而,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先进的科技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生活的同时,却因为监管措施的滞后,爆发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个人隐私泄密已成了近几年大家热议的话题,而作为这个隐私的拥有者——用户在这个后互联网时代却是不折不扣的弱势群体。

  如今,很大一部分的个人用户信息都被保存在互联网上,掌握在科技巨头手中。大家也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在某银行刚申请了信用卡不到一个月,就会有一个不是银行客服的电话打给你,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而向你推销保险、贷款等等;还有你在某网站注册了会员,留下了手机、邮箱等个人信息,之后也许你不会留意你的手机和邮箱每天就会多了不少垃圾短信和垃圾邮件。

  也许有人会问,我的个人信息没什么可保密的啊,也不值什么钱,泄漏就泄漏了吧!相信有这样想法的互联网用户不在少数,然而笔者想说的是,正是互联网用户的这种安全意识淡薄,用户的纯真被某些公司或组织肆无忌惮的践踏。在这里,我们就有必要告诉大家,这些个人信息的价值在哪里?(个人隐私的价值参考资料来源:商业价值杂志2010.9月刊 作者:王琛元)

  你也许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但是你一定不会想到:就在你每次敲击键盘、点击鼠标的瞬间,在网络的另一端,有一双双巨大的“眼睛”在注视着你。对于他们来说,你在互联网上的每次行为,正在积聚成一笔大大的财富。

  研究发现,监测互联网用户早已成为互联网上成长速度最快的生意之一,与此同时,消费者追踪行为的广度和侵入程度早已远远超出了人们的认知。研究发现,全美最大的50家网站在每个访问者的电脑上平均安装了64种追踪技术,而且通常都不给任何提示;约有十多家网站安装的追踪技术甚至超过上百种。值得一提的是,非盈利机构维基百科(Wikipedia)没有安装任何一种追踪技术。

  追踪技术正在变得越来越巧妙,越来越具有侵略性。在过去,对消费者的监测行为一般都局限在记录用户访问网站情况的Cookie之中,但《华尔街日报》发现,新的监测工具会实时扫描人们的在线操作,然后立即对其所在地、收入、购物兴趣,甚至健康状况等信息进行评估。一些工具甚至可以在用户试图删除它们时悄悄地自我复制。

  这些用户的个人资料处于持续更新状态,在各种类似股市的交易所里进行买卖。这些市场在过去18个月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应该说,新的互联网用户习惯追踪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改变了网络经济的面貌。广告客户原先购买特定网页上的特定广告位置,而今,广告客户心甘情愿多付出一点钱,购买消费者的网络行为数据。在广告商的需求刺激下,包括追踪公司、数据中间商和广告投放者网络等中间机构如雨后春笋出现在互联网用户和广告投放者之间。他们彼此竞争,以满足企业对消费者行为和偏好日益增长的数据需求。

  网络用户隐私成为整个行业新的金矿,引得无数公司趋之若鹜。然而,对于广大在互联网上“生活”的网民而言,可能不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出现了如此多的问题,那么我们的这些个人隐私究竟该如何保护呢?隐私泄漏了应该是谁的责任?个人、企业还是政府?我们期待更加完善的制度来保障我们的隐私,我们也期待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会有一场更大规模的技术革命,以彻底的解决个人隐私的问题。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