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 频道

后“棱镜”时代 莫让信息安全鸿沟拉大

        【IT168 评论】斯诺登因曝光“棱镜”计划而迈上一条四处逃亡的路。在我们怀着追美剧般的好奇心去关注其命运时,我们恐怕需要更多地聚焦“棱镜”计划本身,反思自我。“棱镜”计划只是美国情报监控系统冰山一角,该系统设立的初衷是保证美国国家安全,它针对的不是美国公民,而是它认为需要监控的一切美国之外的信息,而被监控的对象当然也包括中国。 

后“棱镜”时代 莫让信息安全鸿沟拉大

  在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美国拥有非常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具备软件环境和硬件资源等多重优势,整体形成了发展模式上的主导地位。如今,在享受其所提供的便利时,我们不得不对它产生越来越多的依赖,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已在不知不觉中让自身信息更多地暴露出去。正因如此,当“棱镜”计划曝光出来,我们有些不知所措。如果再不增强自身信息安全自主可控能力,继续无节制地依赖他国,我们可能就会像温水中的青蛙一样慢慢被煮掉。

  “棱镜”下的美国情报冰山

  今年6月,美国中情局(CIA)前职员爱德华·斯诺登将两份绝密资料交给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使美国国家安全局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公之于众,在“棱镜”项目下,过去6年,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进入谷歌、苹果、雅虎等九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可实时跟踪用户电邮、聊天记录、视频、音频、文件、照片等上网信息,全面监控特定目标及其联系人的一举一动。

  “棱镜”起源于2001年美国副总统切尼所倡导的星风计划(StellarWind),2004年,由于该项目未能通过美国司法部的审查,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将其一拆为四,即 “主干道”(MainWay)、“码头”(Marina)、“核子”(Nucleon)和“棱镜”(PRISM),其中,“棱镜”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美国互联网厂商所开放的数据接口进行数据信息收集。

  实际上,与美国完备的监控系统和网络空间战略相比,“棱镜”只是冰山一角。

  2010年,美国互联网监控成本接近300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间谍设备、间谍设备保养、数据存储、互联网流量、数量分析等各方面费用。今天这一数字变得更大。美国在监听中所采用的光纤弯曲法(电缆弯曲形成散射以便对信号进行侦听)、窃听散射法(利用激光技术窃听)等先进技术已超出普通人想象。

  在美国,政府联合大公司进行监控的行为由来已久。早在1916年至1918年间,美国的战争部(国防部前身)、海军部、国务院等机构,就是主要依靠私营企业协助,来完成密码编制、破译等各项工作的。从20世纪初期到21世纪的今天,美国政府与公司之间围绕国家安全展开的密切合作,已经拓展为一个产业,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政府每年有70%的情报预算都外包给了私人公司。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