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 频道

互联网领域中隐私与数据安全的信任重建

        在美国还在就国家安全局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监事件对各方进行解释和答复时,德国和巴西已经起草了一份不具约束力的决议,针对该事件在联合国范围内向全球发出呼吁,要求在数字时代对人民基本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予以保护。决议重申了有关保护全球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的国际条约的精神,事实上,美国作为这些条约的缔约方之一,也曾呼吁要保护网络时代公民在线上线下的各种权利,而且还特别强调过要重点保护公众的隐私权。

  提案暗示本次事件带来的影响极其深远,此次监听事件的曝光,不仅使得美国和她的盟友之间的信任不复存在,更严重的是政府与人民之间信任也可能随之瓦解。虽然美国国安局宣称他们拥有合法的执法依据进行这些安全监视活动,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事件持续带来严重的后果。

  在欧洲,各国政府和公众对美国意图的不信任感仍在不断增加。德国已经建立了本国的国安局监视装置,欧盟也正在考虑要求美国的科技公司对欧洲的法律负责,欧洲议会则要求搁置恐怖融资跟踪程序(SWIFT),另外还有一些人建议欧洲应重新考虑美欧建立跨大西洋贸易投资伙伴关系的谈判。

  此外,欧洲执委会目前正在针对建立欧洲情报机构的适宜进行讨论。为了增强欧洲公司在与美国公司竞争时能够有足够的技术优势,针对本土公司的补贴也正在讨论中,这可能也意味着全球云计算计划会胎死腹中。 德国政府最近几个月在通过暗示的方式不断敦促,要求欧洲公民在个人数据在被不法使用时能够与美国公民一样获得司法救济。这也使得“技术主权”这一概念重新被提及,这一概念强调要对数据进行更强大的保护并进一步减少网络的脆弱性。

  新的政策将有可能使跨大西洋情报共享合作计划进入新一轮的谈判,该计划的达成有赖于“无间谍”协议的缔结,以及 “五只眼”(Five Eyes group,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接受法德两国。在巴西,针对如何应对间谍和广范围监控的讨论围绕着一个名为“Marco Civil da Internet”(《网络人权框架》)的法案展开。该法案涉及法律责任、网 络中立性等各方面的问题,经过两年多的讨论后于 2011 年提出,目前它已经有了较强的权威性,通常被称为互联网领域中的“宪法”。

  但迪尔玛·罗塞夫总统正努力推动一项规定,如果规定通过,巴西的行政部门将能要求一些主要的科技公司,如谷歌和脸书,以巨大的成本为代价在位于巴西的服务器上存储巴西用户数据。该规定还包含了巴西总统罗塞夫在 11 月 5 日提出的一个饱受争议的新法案,此外罗塞夫总统还下令要创建一个旨在保护巴西全国电子邮件安全的系统,并且还提出了一个关于与阿根廷缔结网络防御条约的想法。与此同时,巴西正在努力提高自己的加密技术,加强本国的网络安全措施。

  受到本次国安局监听事件的影响,美国的盟友显然不再像以往那样信任美国。因此,他们正在考虑寻求一些他们认为可靠的替代品来代替此前美国的网络服务以保护其公民的合法利益,即使他们这样做可能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的风险:

  新的贸易壁垒可能会因此被树立起来,全球性的互联网网络也可能变成破碎的国有化网络。

  信任是美国实现经济繁荣、在世界范围内实现权力行使最重要的基础。据美国科技公司的估计,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对美国数据及隐私安全服务产生怀疑。

  截至 2016 年,美国国家安全局可能将为本次监听事在云计算市场上付出高达 350 亿美元的代价。鉴于云计算的整体性和其他技术服务在现代企业创新中的重要性,本次事件的影响势必也会波及到整个全球经济大环境。 努力恢复全球对互联网领域中隐私及数据安全的信任,对奥巴马政府和美国企业而言都是利益相关的大事。

  要实现这一结果需要美国在具体的政策上进行改变,并且需要在各种国际规范的激烈讨论中能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现代技术具有跨国性的天性,现有的法律体系和合作方案必须适应这一性质。事实上,联合国目前提出的非约束性决议在个人、家庭、住宅和通信隐私不受任何非法干涉这些方面与美国的基本价值观是存在共鸣的,因此投票通过联合国这一法案是我们需要迈出第一步,但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一个详实的行动计划来具体实施这些原则。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