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 频道

服务器漏洞层出不穷 系统补丁不再功能较多

  【IT168 资讯】补丁与漏洞

  补丁是用于修补程序漏洞的代码片段程序,用于对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实现附加功能或修补安全漏洞。人们日渐意识到,通过网络服务器和应用程序下载并安装补丁是维护网站安全的关键,尤其是发现软件漏洞存在巨大安全隐患时。而近年来一些软件漏洞因疏于安装补丁,成为了黑客主要的攻击目标,这也再次强调了安装补丁的重要性。话虽如此,任何运维人员想要为一直运行的设备安装补丁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且成本也不低。

  漏洞指的是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缺陷,攻击者可以通过这些缺陷进行非法入侵,实施恶意行为。但并非所有漏洞都具有相应的补丁,此时运维人员应当对其它补救办法有所了解,例如修改系统配置、对用户进行培训,以减少系统漏洞的暴露。

  为缓解问题,运维人员应为减少暴露系统漏洞而制定系统的记录程序,及时安装补丁。这些步骤固然关键,但也不能忽视补丁以外的其它风险。

  网络应用安全风险

  网络应用方面,各运维人员面对的挑战不尽相同。风险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从事的行业、安全方面的投入、软件开发人员的经验及其使用的方法和技术。除运维人员以外,一些常见的内外部因素,也可能对网络应用程序的安全风险带来影响。其中包括:
• 上市时间短促
迫于管理、市场和营销团队的压力,急于发布程序和不断增加功能设置导致对程序安全缺陷进行检测的时间被压缩,缺陷没有充分暴露出来。

• 遗留应用程序
老的应用程序在前期开发阶段就有可能存在潜在安全漏洞,而新版本并未修复老版本的问题。

• 网络依赖
关键任务流程对互联网服务依赖程度强,从而增加应用程序暴露安全漏洞的危险。

• 标准化缺失
无论是内部设计、外包设计还是两者共同完成的网络应用程序,由于人为错误,有时都无法做到标准化。

• 安全意识缺乏
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安全问题偶尔会被忽视或不够重视。

  是什么让网络应用程序漏洞如此普遍?其中一种理论认为是网络应用程序代码不成熟所致。例如,黑客可以利用网络程序的解释和验证漏洞(可能是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一部分)入侵其界面。还有理论认为,网络应用程序使用的协议和服务越多(如:HTTP, HTTPS和SOAP),黑客可利用的漏洞越多。虽然人们已经努力寻找网络协议漏洞的解决方案、增强防火墙和IDS/IPS系统,可在网络应用程序方面却并未能做到如此细致的保护。

  以下几个方面,都是网络应用程序吸引黑客的原因。比较典型的是,黑客认为网络服务器的信息有价值——敏感内容,或者有可用作进入其他网络之跳板的信息。相比传统程序,黑客更喜欢入侵网络应用程序,这是其本质决定的。因为大部分网络应用程序都与数据库相连,这些数据库可能包含客户或财务信息——故黑客将攻击网络应用程序作为入侵数据库的途径。

  无论服务器补丁打得多好,潜在可被利用的漏洞都是不可避免的。如下所列就是一些常见的漏洞:
• Security misconfigurations安全配置错误
• Lack of sufficient validation缺乏必要验证
• 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 (CSRF)伪造跨站请求
• Cross-site scripting (XSS)跨站脚本攻击
• SQL InjectionSQL注入攻击
• Insufficient use of transport layer encryption传输层加密不足
• Backdoors (e.g. exposed management interfaces, legacy users still in the system, etc.)后门(例如:暴露管理界面,前一用户仍在系统中逗留等等)

  一般的网络应用服务器管理任务也会产生安全问题。使用默认配置,弱口令,运行不必要服务程序等都是明显的安全风险。但目前,这种问题在某些运维人员工作中依旧普遍存在,好在这些错误都能够轻易被修复。

  如何降低风险?

  为降低上述安全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1)为服务器安装补丁!
良好的服务器安全保障需要及时为它安装补丁。

(2)安装服务器安全软件!
一般来说,给服务器安装补丁还远远不够,强烈推荐安装基于操作系统的服务器安全软件。找出网络应用程序中潜在的安全漏洞非常关键,一款名叫云锁www.yunsuo.com.cn服务器安全工具可以帮助运维人员对服务器进行防护。

Conclusion结论
如今,随着黑客将攻击网络应用程序和网络服务器作为从后台数据库获取敏感数据的主要途径,运维人员实现切实有效的安全政策变得尤为重要。
网络安全意识和良好的编码习惯(如:登入前进行用户输入验证)是个好的开端,同时多重编码方法也必不可少。采用数据库审查、网络活动监测工具以及网络应用扫描器(如Acunetix网络漏洞扫描器)等方案也能有效发现异常行为,从而降低漏洞风险。

 

特别提醒: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