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 频道

网络空间信任体系建设刍议

  【IT168 技术】全球网络空间中,不同行为体之间占有的资源与拥有的能力处于不对称状态,网络空间信任体系的重要性日趋凸显。基于网络空间信任体系的能力竞争,已经成为国家间能力竞争的最前沿。这种竞争旨在实现保障国家网络安全和全球网络空间行动准则这两个主要目标,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整体来看,是并行不悖的,尤其是对大国而言。推动这种竞争的主要驱动力来自网络空间信任体系层面,即传统信任体系的深刻变迁。因为如此,这种竞争的出现、发展和加剧都是无法避免的。只有从这一视角出发,我国必须要准确把握后斯诺登时代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及其信任体系建设的核心任务,并形成与之匹配的策略、规划、路径和保障措施,助力形成符合时代发展方向和需求的网络空间治理新秩序。在此过程中,包含网络空间信任体系关键基础设施、支撑技术与标准、核心资源等具体内容,使之符合网络空间治理体系的调整,并成为我国网络空间战略与保障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新背景与新挑战

  近年来,与互联网以及全球网络空间相关的议题迅速崛起,并逐渐从相对边缘的区域次第渗入到国际舞台的核心区域。2010年维基揭秘网站与美国国防部、国务院展开了信息公开与国家安全的博弈,谷歌公司则试图挑战中国对互联网的主权管理;2011年西亚北非局势发生动荡,奥巴马政府出台《网络空间国际战略》;2012年到2013年有被渲染为美国国家安全的“中国网络间谍攻击”系列新闻和中情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披露的“棱镜门”事件;2014年美国修改国家安全局存储数据的构想浮出水面,突然宣布“放弃”对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的“管理”,更是直接将网络空间与不同行为体之间的关系推上了风口浪尖。

  面对上述事件的纷纷扰攘,特别是从国际关系的视角理解上述变动对国家安全、国家间关系以及与各类行为体(包括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密切相关的网络空间治理体系所带来的影响,显然必须认真考虑网络空间信任体系的建设与发展问题。在此发展变动的关键时刻,重新思索和理解网络空间信任体系这个重要概念的新含义,并以此构建分析、认识、理解网络空间治理和网络经济产业健康发展问题框架的起点,显然是非常重要的。

  自20世纪60-70年代至今,信息技术革命造就了一个几乎有效覆盖全球各地的网络空间,不同类型的行为体参与了网络空间的各类活动与事务且日趋频繁、形式多样,涉及了信息生产、交换、传输、存储和处理等相关的活动,并直接或间接与实体空间相对应。在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刚刚启动实质性的商业化进程没多久,有关网络信任体系能力、管理的微妙关系就引发了人们的关注。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云计算”这一技术的兴起,新形势下的网络空间信任体系概念逐渐引起了多方关注。直接涉及到数据所有者、使用者、存储者在地理位置上的分离以及由此带来的权利识别和有效行使的问题。

  实践表明,对网络空间行为主体的信任链的理解,其最主要回答的问题既包括网络空间行为实施者与行为承受者之间的权益博弈,还包括网络空间秩序维护者即规则制定者与网络空间群体之间的博弈。信任问题在没有显著的物理边界可供感知的网络空间中其风险被进一步放大了,如果没有拥有法律和管理意义上的信任体系,则很难应对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空间责任认定、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及其不当运用。

  实践还表明,可以通过提供更加有效的网络空间信任体系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来说,这需要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背景下的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及其相关的新架构、新模式、新技术和新应用,助力网络空间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与努力提升。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