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 频道

对话李少鹏:探讨“新质•真能力”与数字安全产业新未来

  【IT168评论】在第四届数字安全大会上,数世咨询发布了《中国数字安全产业年度报告(2024)》、《新质·中国数字安全百强(2024)》和国内首本《数字安全蓝皮书》。会议期间,IT168记者李雪薇有幸采访到数世咨询创始人李少鹏,围绕“新质•真能力”的含义、数字安全技术与产业的现状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数世咨询创始人 李少鹏

  何为“新质•真能力”?

  当前,网络安全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突出表现为集体亏损、高达15%的裁员率,以及投资额高达629亿,但回报却远不尽如人意。预计今年将继续亏损,导致人才流失加剧。这一连串问题的根本在于行业内长期存在的关键弊端:过度依赖合规驱动,而非实际安全需求。

  首要问题是缺乏创新,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市场上产品与服务高度相似,缺乏差异化,导致企业只能依靠价格战或非正常竞争手段求生存,而非凭借真正的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其次是扭曲的市场机制。采购决策常被客户关系和低价策略主导,而非产品或服务的实际价值。

  面对困境,行业内外开始深刻反思,并逐渐形成共识:只有真正关注客户的核心需求,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才能确保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这意味着,安全企业必须摒弃过去依赖关系和资源的不正之风,依托“新质”与“真能力”,引入新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淘汰低效无效的产品,打造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其中,“新质”是指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引导行业向数字活动安全和数据保护等新兴市场拓展。“真能力”强调回归本质,要求企业具备实实在在的技术实力和服务能力,而非仅靠关系或低价策略参与竞争,确保提供的解决方案能有效满足客户需求,创造真实价值。

  新质生产力之于数字安全

  《中国数字安全产业年度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中提出,民营企业普遍规模小预算少,国企客户预算减少且执行率低,政府部委预算大幅度削减,是近三年来的典型特征。简而言之,安全预算紧缩是常态。

  ▲2017年~2027年国内数字安全市场规模

  数据显示,1亿元以上营收且非三大交易所上市的数字安全企业140余家,其中3亿元以上营收的企业有二十余家,这些企业将是未来沪深上市的候选者。2023年,数字安全从业人员数量下降6.6%,相比去年减少13个百分点,全行业出现历史首次人数负增长,实际的减员比例大约15%左右。

  与此同时,股权融资在2022年出现急剧下滑之后,在2023年继续下滑,股权投资总额约39亿元,与2022年相比下降43.8%。融资笔数72次,与2022年相比下降24%。2016年至2023年,国内数字安全资本市场累计股权融资总额达629亿元。

  《报告》指出了数字安全的九大态势:新质生产力之于数字安全;安全大模型应用尚在早期;数据流通需要先做数据治理;数字安全的目标主体是数字世界;出海有机会但仍需谨慎投入;全行业减员促进安全服务外包;北交所拥堵 港交所或成新目标;整体产业下滑有望形成去泡沫化;数字安全产业的两大基本面未变。

  前四条态势均是围绕新质生产力之于数字安全的关系展开。众所周知,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在数字安全领域的体现分为三个方面,李少鹏解释道,“第一,利用AI大模型,作为提升安全效能和创新能力的核心工具。第二,数据作为第五大生产要素,确保数据的安全流通成为市场要素配置的关键一环。第三,数字安全的保护对象已经从传统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扩展到整个数字世界中的活动。”

  2024新质百强榜单的评选标准革新

  为了突出新质生产力,更为公平地反映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竞争力和创新力,本年度中国数字安全百强榜单,对参选企业的评比维度和展现形式进行了全新的改版升级。不以企业规模而是以“企业发展力”为核心指标,不以品牌宣传而是以“行业影响力”为核心指标。

  ▲2024中国数字安全新质百强

  新质百强的基础入围条件为,2015年之后主营产品进入市场,或成立较早但其主营业务超过本企业总营收50%的企业(这里的主营业务判断,依据数世咨询发布的能力图谱中的第三级分类)。在入围本次新质百强的企业中,开拓者23家,先行者53家,领航者16家,领军者8家。

  ▲2024中国数字安全综合实力百强

  实力百强的基础入围条件为,企业年营收的底限在1亿元左右。在入围本次实力百强的企业中,竞争者53家,领先者33家,领导者11家,卓越者3家。

  李少鹏指出,“我们颠覆了传统评选模式,不再单纯依据企业规模、员工数量或营收高低作为首要标准。在新的评估体系中,我们将其‘企业规模’转变为‘企业发展力’。我们会把目光投向那些具有创新精神和强大发展潜力的企业,相信它们能够引领行业的未来。”

  最后,李少鹏呼吁到,“我们要保持对安全行业的信心,安全产业一定会遵循‘从产品销售到人员服务,再到能力提供,最终到价值实现’的发展路径。而全球数字化、数字世界的大趋势,则决定着数字安全一定会是未来的支柱产业。数字安全产业的走向,一定是长期向好,未来可期!”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