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 频道

内网安全克服五重阻碍才可迎来春天

    提到安全,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防病毒、防火墙、IDS/IPS这“老三样”。不过,在网络应用日益增多、安全威胁逐渐升级的今天,它们是否风光依旧?

    2007年,中国整个安全市场的规模为66.87亿,预计到2012年会增长至190.74亿元,也就是说,未来5年中信息安全市场将以23.3%的复合增长率增长。然而,如果仔细观察各产品线的增长速度不难发现,防病毒、防火墙、IPS这三类产品虽然市场份额也在增长,但是增长速度却逐渐放缓。

    增加出来的这部分市场份额,去了哪里?

    内网安全顺势飞扬

    在2007年的安全市场中,与内网安全相关的产品,例如终端安全管理、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内容安全、SOC等,占据了超过10亿元的市场份额。预计到2012年,内网安全的市场规模很可能达到53.54亿元。

    毫无疑问,内网安全将成为未来安全市场的“生力军”。

    那么,谁给这块市场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动力一、产品缺失增多

    互联网在大大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也悄然无息地埋下了太多的隐患:机密泄漏、数据丢失、网络滥用、身份冒用、非法入侵……太多的安全问题仿佛一夜之间冒出来似的,让企业应接不暇。

    尽管很多企业已经部署了防病毒、防火墙等传统安全产品,但这些产品的强项在于对流行病毒和常见攻击的防范,重点是“防外”,而对其他威胁形式则束手无策,这让他们不得不添加更为有效的防护措施。

    动力二、重要信息触网

    为了拓展业务、提升知名度或者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很多企业都利用起互联网这个强大资源,这就让越来越多的重要信息开始“触网”。

    这些重要信息一旦发生意外或者被竞争对手窃取,轻则损害企业形象,重则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带来致命的打击,因此它们成为企业的重点保护对象。

    然而,据美国FBI统计,83%的信息安全事故为内部人员和内外勾结所为,而且呈上升的趋势。公安部最新统计也表明,70%的泄密犯罪来自于内部,电脑应用单位80%未设立相应的安全管理系统、技术措施和制度。

    面对如此巨大的缺失和风险,为了对重要信息进行更好地保护,企业怎么会无动于衷?

    动力三、政策法规约束

    由于信息安全事件频发,我国对信息安全越来越重视,于2007年出台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简称“43号文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重点就在于内网安全措施的建设和落实,它从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高度出发,对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提出要求;而内网安全则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技术实现,也是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关键。所以,随着等级保护制度的推行,内网安全必然会被推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除此之外,塞班斯法案、特定行业的特定法律法规在内网安全管理方面也有特殊的要求,这必然会让越来越多的用户把目光投向“内网安全”。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