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 频道

SOC发展需要本土化 析中国特色SOC之路

  一、SOC的主要发展现状

  1、国外的发展方向以SIEM为主

  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西方国家鲜见以SOC命名的产品,此类产品更多地是与服务捆绑提供的。最早建立SOC的ISS公司大约是在1999年收购了当时最大的独立安全服务提供商——Netrex Secure Solutions公司,建立了一个端到端的SAFEsuite(R)安全管理平台,为客户提供可管理安全服务(MSS:Managed Security Service)。他们的SOC是自建自用,用于开展MSS运营业务,并非独立销售的产品。后面CheckPoint、WatchGuard、Cyber Security等推出的SOC要么是自己以之为平台进行MSS服务,要么就是把目标客户定为开展MSS服务的ISP等。

  面向普通用户的安全管理产品,目前的主要方向集中在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SIEM:Security Information and Event Management)上,安全信息与事件管理主要解决的是用户网络中所有日志的收集、安全存储、分析、警报、审核以及合规性报告,它将大量看似无关的数据关联起来,变成可理解的信息模式,帮助管理员掌握网络状态,并在第一时间掌握重大安全事件,同时帮助客户简化法规遵从性。

  根据Gartner 2008年关于信息安全的Hype Cycle曲线分析显示,全球安全管理平台市场趋于成熟,已逐渐成为业界主流产品,如下图所示:

一、SOC的主要发展现状

  图:Gartner信息安全Hyper Cycle

  2、国内SOC的发展与建设困境

  国内SOC的引入和发展与国外的情况有很大不同,一方面国内在提出SOC的时候,大多数用户对SOC认识模糊,除了电信、民航、金融等高度信息化的个别行业和单位,大部分企业和组织,包括政府等对信息安全要求较高的单位连NOC都没有建立起来。另一方面,由于受制于国内体制、应用环境、传统认识的制约,IT服务、尤其是安全运维的外包一直没能开展起来,所以,国内的SOC一开始就是面向各类行业用户,以产品形态出现的。

  从一般定义来说,国内主流观点仅把SIEM看做是SOC产品的核心部分之一,一方面要求将不同位置、不同资产(主机、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等)中分散且海量的安全信息进行归一(范式化)、汇总、过滤和关联分析,形成基于资产/域的统一等级的威胁与风险管理,并依托安全知识库和工作流程驱动对威胁与风险进行响应和处理,另一方面不仅针对安全设备进行管理,还要针对所有IT资源,甚至是业务系统进行集中的监控和管理。

  随着用户对SOC期望值的不断提高,加上部分厂商出于竞争目的的引导,SOC平台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多。国内的SOC平台所涵盖的领域不仅包括SIEM,还有风险管理、运维管理、安全设备管理。甚至有些大型安管平台还包括了网络管理、应用管理、策略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基线管理、绩效管理等等,这些扩展应用大都属于IT运维管理范畴。

  尽管SOC产品范围越来越大,但不容讳言,从另一方面,几年来电信、民航等领先行业的SOC建设难言成功,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后,用户发现,SOC没有能够体现日志、告警到安全事件的提炼,报出的安全事件以误报居多,发现的风险难以理解,更不会自行处理;自动生成的图形报表反映的是被误报严重扭曲过的统计结果;全流程的运维管理流程对自己单位却难以适合。一来二去后,用户发现进行了巨大的投资,牵扯了大量的人力,却没有换来理想的运营管理效果。

  尽管碰到了各种各样的困境,但从理论界到各大行业用户,没有人怀疑SOC的必要性。怎样建设好、用好SOC,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