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 频道

“灰鸽子”完整猎杀方案

    选中G_server2007进程,单击右键,结束进程(如图二),然后直接根据提示点左边的文件,浏览到上图程序名称提示的文件夹,找到g_server2007.exe和g_server2007.DLL(中毒后的文件名由攻击者定制,各不相同,应尽可能根据冰刃提示的路径去查找。有的版本带有_hook.dll,可以查看文件日期,应该是同时生成的。)点击右键,彻底删除即可。
    ■链接

  “灰鸽子”身世

  2004年、2005年、2006年,“灰鸽子”木马因为连续三年被国内各大杀毒厂商评选为年度十大病毒而声名大噪,逐步成为媒体以及网民关注的焦点。自2001年出现至今,灰鸽子主要经历了模仿期、飞速发展期以及全民黑客时代三大阶段。

  “灰鸽子”最初主要模仿“冰河”木马,早期并未以成品方式发布,更多的是以技术研究的姿态,采用源码共享的方式出现在互联网。由于名气不及“冰河”,当时只出现了少量的感染,但其开放源码的方式也使其传播量逐渐增大。

  因为源码开放,“灰鸽子”的版本越来越多。当时,大部分安全厂商将对用户上报和监测到的“灰鸽子”服务端都认定为“黑客程序”,并坚决查杀,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灰鸽子的发展速度。

  2004年至2005年,大量的商业动作实现了互联网化,电子商务成为普通网民进行消费的选择之一,网络游戏在中国大地全面开花。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通过IM(即时通讯软件)传播的木马和病毒不择手段地从用户系统中盗取网银账号、网游账号及密码,给中国互联网提出了新的挑战。灰鸽子也逐步进入成熟期,大量变种在互联网中衍生。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