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人员在搞鬼?
也许更加让人不安的是,攻击者了解公司的安全系统很可能意味着对方就在公司工作,要不就是认识之前或者如今在公司工作的人员。
Hyppönen 估计,F-Secure在近两年观察到了20到25起这样的攻击。他说:“这不是很普遍,但是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确实是一个严重问题。有时候,系统管理员查看防火墙日志以及用户在何处连接网络、查找异常情况时,才发现安全泄密事件。他们有可能发现,研发部门的某两个工作站连接到了东欧国家的服务器,其实它们不应该连接。”
在其他情况下,由于漏洞有时候使用软件rookit,用户可能开始会遇到PC问题。然后,IT人员运行F-Secure的BlackLight或者另一款rookit检测工具来进行调试、查找问题,结果他们怀疑可能是恶意软件在作祟。
那么这些犯罪分子到底是哪些人?他们想用公司主管们的数据来干嘛?
对许多犯罪分子来说,窃取数据只不过是数字游戏而已。一个有效的信用卡号码能卖一定数目的价钱。而一名有钱高管的信用卡连同驾照号码和社会保障号码却可能价值10倍或者20倍。
赛门铁克公司的Ramzan说:“一个信用卡号码通常能卖到50美分到5美元,具体取决于信用额度等。如果你想购买带有社会保障号码的身份,可能要花10到150美元。”
MessageLabs公司的Sargeant认为,不法分子更有可能是有组织网络犯罪团伙的成员,而不是公司间谍。Sargeant说:“获取所有这些信息,然后汇集起来牟取暴利,这无疑是纯粹的有组织的犯罪活动。直觉告诉我,这本身不是什么公司间谍行为;而是大量信息的买卖及交易行为,企图闯入账户。”
这倒不是说,公司间谍行为并不是这类活动的一个目标――Sargeant认为,只是说不法分子最有可能是第三方,而不是直接竞争的对手。“如果你设法弄到了某家公司(比如尼康)的具体信息,可能会试图把信息卖给这家公司的某个对手――你可以说‘佳能也许会感兴趣。’但我没有看到这一幕开始出现在诸多公司内部。”
F-Secure公司的Hyppönen不是这么肯定。他说,不法分子可能是有组织的犯罪分子、公司间谍或者两者的某种结合体。F-Secure受理的攻击大部分集中在某些类似行业,而针对的信息更多的是公司信息,而不是个人信息。
他说:“我们其实并不知道这是外包行为还是间谍行为。受到影响的公司大多数都从事于同一个行业领域。”不过他不愿指明欧洲的哪些行业受到了影响。他又说,有些政府组织也成了攻击目标,包括某些国家的国会议员。
想揪出网络犯罪分子的老巢很困难。他们通常借助一系列“DNS跳跃器”(DNS bouncers)来传送收集而来的数据。这种跳跃器把数据从一台服务器发送到跨越国界的另一台服务器,以掩盖最终目的地。
他强调:“起初,信息好像是传送到某个东欧国家,所以马上想到‘这肯定是东欧国家。’但事实并不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