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降耗呼唤绿色IT
在今年的G8峰会前夕,我国政府公布了外界期待已久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该方案被形容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大法”,历经多年策划、起草,将进一步明确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国家姿态。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庄严承诺:“虽然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我们还是根据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公约,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
在这份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大法”中,明确提出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原则”,“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和节能新技术,促进谈吸收技术和各种适应性技术的发展,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步伐,为应对气候变化、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我国政府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大力促进中国IT工业向环保和节能方向发展。2007年3月1日,由信息产业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开始实施,在电子类产品中限制使用铅、汞、镉、六价铬、聚溴联苯、聚溴二苯醚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环保标准正式开始生效。从今以后,我国1800多种新生产的电子信息产品都必须标有“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志”,涉及到车载雷达、通信设备、手机、电视机、计算机、音响、DVD、半导体、集成电路、医疗电子设备、电池、微波炉、电磁炉等多个行业的产品。
2005年10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就推出了绿色环保标识“绿色之星”,这也是我国IT行业的第一个相关标识。它的核心就是:IT产品必须具有节能、安全、低污染、低辐射、易回收和符合人体工学等多方面特征。
在政府采购方面,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以引导。2006年11月22日,财政部和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对外公布了《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和首批《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要求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在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时,优先选购环境标志产品。
不过,绿色IT绝不是节能、降耗那么简单,不仅涵盖IT产品的研发、采购、生产、包装、物流、销售、使用、回收的全过程,而且,最重要的是,所有的IT工业都必须意识到IT工业目前共同面临的环保危机!对中国IT企业来说,更需要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个机箱、每一颗螺丝钉、每一个排风扇做起、每一个包装箱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