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 频道

三代防火墙体系结构演变介绍

为了满足用户的更高要求,防火墙体系架构经历了从低性能的x86、PPC软件防火墙向高性能硬件防火墙的过渡,并逐渐向不但能够满足高性能,也需要支持更多业务能力的方向发展。

  防火墙在经过几年繁荣的发展后,已经形成了多种类型的体系架构,并且这几种体系架构的设备并存互补,并不断进行演变升级。

  防火墙体系架构“老中青”

  防火墙的发展从第一代的PC机软件,到工控机、PC-Box,再到MIPS架构。第二代的NP、ASIC架构。发展到第三代的专用安全处理芯片背板交换架构,以及“All In One”集成安全体系架构。

  为了支持更广泛及更高性能的业务需求,各个厂家全力发挥各自优势,推动着整个技术以及市场的发展。

  目前,防火墙产品的三代体系架构主要为:

  第一代架构:主要是以单一CPU作为整个系统业务和管理的核心,CPU有x86、PowerPC、MIPS等多类型,产品主要表现形式是PC机、工控机、PC-Box或RISC-Box等;

  第二代架构:以NP或ASIC作为业务处理的主要核心,对一般安全业务进行加速,嵌入式CPU为管理核心,产品主要表现形式为Box等;

  第三代架构:ISS(Integrated Security System)集成安全体系架构,以高速安全处理芯片作为业务处理的主要核心,采用高性能CPU发挥多种安全业务的高层应用,产品主要表现形式为基于电信级的高可靠、背板交换式的机架式设备,容量大性能高,各单元及系统更为灵活。

  基于FDT指标的体系变革

  衡量防火墙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吞吐量、报文转发率、最大并发连接数、每秒新建连接数等。

  吞吐量和报文转发率是关系防火墙应用的主要指标,一般采用FDT(Full Duplex Throughput)来衡量,指64字节数据包的全双工吞吐量,该指标既包括吞吐量指标也涵盖了报文转发率指标。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