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 频道

身份识别将成为钥匙以及密码终结者

  在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形势下,建立有效的内控体系是银行防范各类风险、尤其是操作风险的一道重要屏障。为了确保银行业稳健运行,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监管部门已多次下发管理性文件,要求建立健全金融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防止利用不正当手段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并要求通过提高技术手段增强防范操作风险的能力,切实解决目前行业内存在的风险隐患,将“人防”和“技防”相结合,严防内部金融风险的发生。

  当前,在银行综合业务系统中,柜员验证比较常见的验证方法有“柜员号+密码”和“柜员权限卡+密码”两种。业内人士指出,柜员身份验证方式均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这主要由于:一是密码易泄密、易破译;二是信任代替了制度的现象比较突出,使“飞卡”和“越权”等经常发生;三是当高级管理人员密码失窃后,操作授权“一手清”,可以轻松提走大额现金;四是柜员权限卡和密码一旦被盗用、仿制或泄露,出现问题时容易造成责任不明、无法确定作案者身份等。因此,规避银行业务操作风险,加强银行内部人员的安全控制,减少发生金融犯罪,提高柜员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指纹被公认为是每个人独有的生物特征,用指纹识别技术来实现‘强制身份认证’,即实现操作人员和授权人员身份的严格对应,是当前较为先进且可行的柜员身份认证方式。”方立技术专家认为,对于银行内部流程管理来说,指纹识别技术可以代替“密码+授权卡”,有效解决“飞卡”、“越权”等问题;对于客户来说,指纹银行既提高了账户安全性、便利性,也提高了处理业务的效率,解决了现在个人持有银行卡多、密码难记的困扰,同时,指纹支付也能解决部分老人容易遗忘密码的问题。

  目前,指纹识别系统的失误率只有五十万分之一,银行在采集指纹信息时会要求客户左右手各留下多次指纹,以确保信息采集的准确无误。在预约存、取款时,银行还将使用人脸识别系统对客户身份进行识别,并将客户操作信息直接反馈到银行柜员终端上,对于金额账号等关键信息,柜员只有查看和确认的权力,而没有输入和修改的权力,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操作风险,做到多重保险。不仅如此,银行的金库管理系统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全天24小时进行无缝监督和管理。不但有效杜绝了人为漏洞、降低了金融管理风险,还可严防发生内部监守自盗和其他不规范操作行为。

  生物识别技术在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银行内控和业务流程管理等方面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国际生物认证组织IBG预测,2008年整个生物认证市场的总量将达到46亿美元,并将保持每年以36%以上的速度增长,其中金融领域约占20%份额。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的快速发展,这一技术的应用需求还将不断增长,指纹识别、虹膜识别、人脸识别等即将成为钥匙和密码卡的终结者,人们将迎来更加和谐、绿色的指纹经济时代。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