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擎控制装置
上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加利福尼亚州空气清洁法案出台,汽车内安装引擎控制装置日益普及。其初衷是提高燃油效率,通过燃烧前调节燃料和氧气混合比例减少空气污染。报告指出,之后引擎控制装置几乎进入汽车运行与诊断的各个领域,其中包括油门、传动装置、制动装置、照明控制、外部灯光、娱乐设备等等。
由于安全系统并未与非安全系统完全分离,所以出现大量嵌入式计算机。另外,汽车制造商还将引擎控制装置与全球定位系统等外部网络连接。如通用汽车推出OnStar系统能够检测车内问题,警告驾驶人员,进行紧急呼叫,甚至允许OnStar人员远程开启或停车。
Green Hills软件为用户汽车内部的嵌入式设备和其它嵌入式设备开发操作系统,其首席技术官戴夫·克勒德马赫(Dave Kleidermacher)今年7月份发表一篇题为“智能手机+汽车=愚蠢?”的文章,指出通用通过OnStar在2011年推出的大多数汽车中添加智能手机连接。他写道:“目前,普通人只需一个手机信号就能够打开、锁上车门,真是破天荒。”
克勒德马赫表示,汽车制造商在设计系统时脑中应时刻装着安全意识。他说:“将智能软件带入汽车,却不从根本上保证安全,这将是造成灾难的罪魁祸首。”
安全厂商NetraGard的迪索特斯说:“车内技术没有考虑安全因素,因为目前人们还没有感到威胁。汽车制造商认为黑客不会攻击一辆汽车,车内网络安全暂时还不会是制造商的主要担忧范畴。但一旦汽车与互联网连接并拥有IP地址后,就会成为黑客愚弄的目标。”
目前谈论的黑客攻击汽车都是一些理论。首先,黑客攻击汽车与攻击网络银行账户的动机不同;其次,不存在供黑客攻击赚钱的车内平台。
市场研究公司iSuppli首席分析师艾吉尔·朱丽森(Egil Juliussen)说:“由于车内计算机日益增多,风险也将日益增加,但黑客攻击汽车的难度要较攻击PC的难度大得多。汽车内至少目前还没有Windows之类的操作系统,因此黑客需要研究大量不同的系统,并对之一一熟悉。但这并不意味着爱钻牛角尖的黑客不会这样做。”
朱丽森指出,驾驶人员目前还不用担忧。他说:“近一两年内车内网络安全还不会有问题,预计5年后才会出现这一问题,但我们目前就需要加强系统安全,做到防患于未然。”